北岛诗歌创作

理性精神


北岛

  北岛的诗歌创作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诗人观察世界的视角与众不同,他总是以一种挑剔甚至是严苛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现实生活,揭去其虚伪的面具,暴露出苍白的本质。北岛以一种清醒的理性精神,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作出了自己的审判。在他早期的诗中,呈现出一个'对抗的自我',他至死不渝地相信自己的追求是正确的,不可妥协的。如这首着名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这种句子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中包含的挑战宿命的信念却又坚定不移,给人一种绝望中诞生的勇气。这是北岛诗歌最大的特征。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看出北岛的早期,仍然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结。他的诗中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面对不合理的社会秩序,表现出舍生取义的气概。这首诗也许是北岛流传最广的诗,但却并非北岛写得最好的诗。诗歌中还是有着几许焦燥的心态,缺乏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入的反醒意识。

艺术风格

北岛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冷峻的风格和坚硬的质地。或许过去的时代在他的心中打下了太深的烙印,他在改革的春风面前依然坚持做一块拒绝溶化的冰。他的目光如电,直射阳光下的灰尘,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孤独的,这在他的诗中常有体现,如《迷途》:'一只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和弦》:'烟头忽明忽暗/野猫孤零零的/海很遥远',《界限》:'对岸的树林中/掠过一只孤独的野鸽/向我飞来'。他的主观情感跟现实世界如此隔隔不入,这就造成了他的诗的两大主题,一方面,他对'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深恶痛绝,企图用人性和理性的两大标尺对其进行审判。另一方面,他在这样做的时候,心中时时感到寂寞和无助。这两种情绪集结在一起,使他的诗中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剧感。

思辨特征

北岛与同期朦胧诗人相比,具有更为清醒的思辩特征。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又是通过直觉性的意象表现出来的。隐喻、象征、通感,'蒙太奇',这些艺术手法在他的诗中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他使用的诗歌意象瘦硬奇崛,如重锤出击,扑面袭来,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他善于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悖论式警句,如《祖国》:'她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靠着博物馆黑色的板墙',《在黎明的铜镜中》:'在黎明的铜镜中/呈现的是黎明/水手从绝望的耐心里/体验到石头的幸福',《诗艺》:'骨骼松脆的梦依然立在远方/如尚未拆除的脚手架',这些句子都具有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感觉。

为您推荐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美

  徐志摩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注重对艺术形式的追求,讲究诗歌的格律,徐志摩的诗歌是很讲究节奏之美的。徐志摩曾说过:“一首诗是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想关联,一首诗的关键就是它内含的音节的匀称流动,明白了诗的的..

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的美学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

徐志摩诗歌的意象之美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善于创造意象的诗人,他的诗歌中的意象蕴涵着丰富而鲜明的美学特征。(注:徐志摩:《猛虎集序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第518-520页。)   (一)复叠美   这里所说的复叠是指同..

终止式和声传递的诗歌意蕴

盛唐诗歌的艺术绽放

  盛唐的诗歌呈现了一种“吟咏性情”的诗学风尚。在盛唐这个具有色彩的时代,诗人们为后人展现了盛唐这个时代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将盛唐的诗歌特点总结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善于追求诗歌的完美和精神的完..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魅力

  山水田园诗起于北朝时代晋宋之间,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谢灵运为山水诗之祖。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与陶谢是一脉相承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擅长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着称,其主要作家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祖咏、裴迪、常..

《花潭集》里的诗歌

  《花潭集》大约成书于16世纪初。因花潭先生酷爱山水,尤其喜欢游历东海山川,徜徉乎松林之间,极尽得意,所以,《花潭集》里充满了山风水貌。根据《花潭集》第五刊的内容统计,《花潭集》里共有诗75首,其中,咏物诗6首,说理诗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