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昂松农民故事

比昂松

比昂斯特恩·马蒂涅斯·比昂松(BjørnstjerneMartiniusBjørnson)1832年12月8日出生于挪威东北部厄斯特达尔山谷(Østerdalvalley)的科威克纳(Kvikne),父亲是一名牧师。比昂松一家在他五岁时移居到挪威西部罗姆斯达伦(Romsdalen)的内塞特(Nesset)。比昂松在墨尔德(Molde)市完成中学教育并在奥斯陆参加文科考试课程(约等于英国的A级考试)之后,开始在新闻界一试身手。他撰写文学评论和短篇小说,风格大胆而清新。他于1857年秋发表处女作《叙内夫·索巴肯》(SynnøveSolbakken)。这是他的第一部农民故事。该小说不但是艺术上的突破,也是一部仍然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如果将这部作品和北欧同时期其他长、短篇小说相比,人们不难看出这部作品明显地代表了一种新的叙事艺术形式:语言简练、主题鲜明、遣词造句采用口语形式、形象塑造十分大胆。比昂松的风格也受到冰岛传奇故事、挪威民间传说和汉斯·安徒生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他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他遣词造句的风格带有挪威特色,明显区别于挪威当时的正式语言——丹麦书面语。当时,比昂松已经明确展示出他长期创作的主题之一:一个人假如不能服务于远大的目标,就将可能被强大的力量引入歧途。他的故事虽然有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田园风格,但是也有比昂松两年前所说的'自然的时代精神'。'要美丽,更要真理'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

在其后一些年里,比昂松轮流创作农民故事和传奇戏剧,并称其为'轮作法'。这既有文学上也有政治上的原因。50年之后,他曾经讲到:'我们领悟到,传奇故事的语言特征仍然存活在农民中间,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传奇故事十分近似。人民的生活应该建立在本民族的历史之上,而农民则是民族国家的基础。'比昂松轮流撰写传奇故事人物和同时代的农民,描绘出他们的某些共同特征:生活节制、勇于冒险、目的明确、桀骜不驯、不善言表,总与外人保持某种距离。然而,在这些人物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民故事中的主人公,由于爱情或出于宗教信仰,最终学会克制他们的权力。而在传奇故事剧中,剧情的气氛较为粗犷、人物比较野性、主要角色的命运常以悲剧告终。继《叙纳夫·索巴肯》之后,比昂松最重要的农民故事是《阿恩内》('Arne',1859)和《快乐男孩》('AHappyBoy',1860)。《阿恩内》的主要角色比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复杂。他天资聪敏、富有艺术才华,但是性格懦弱,痛苦地徘徊于逃脱自身环境的冲动和对家庭生活与贫瘠故土的眷恋之间。这部作品的艺术质量不十分一致。虽然抒情和写实部分都很有力度,但比昂松却没有能够将这两个部分和谐地统一起来。《快乐男孩》则较为通顺,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同时反映出一些新时代的问题。

为您推荐

綦江农民版画的困境与出路

  (一)“泥土”与“城市”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深化,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物质层面如此,精神层面更是如此。新一代农民画家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不断找寻现代语言来诠释生活,以创造出与各..

綦江农民版画的艺术发展现状

  (一)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   綦江农民版画属于中国农民画现代派,既具有农民画乡土味的原本属性,又具备专业版画艺术的审美要素和刻印技法,以独有的画种样式展露独特的艺术魅力。綦江农民版画集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评价

'这个离昆明30公里远的小水井是在去年央视青歌赛合唱比赛中一鸣惊人的。才100多户人家的村里没人懂谱,凭着村寨沿传百年的合唱传统,从13岁到40岁的农民组成的合唱团,却能驾驭最美的和声和连专业合唱团都很难驾驭好的复调..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走出国门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意义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在国内外产生的品牌效应,对小水井村和富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水井合唱团 小水井苗族合唱团所蕴含的文化潜力和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尤其上海、北京的广大群众对其情有独钟。其独具..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成就

自2002年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成立以来,取得了许多卓越的成就。 曾先后代表昆明市参加全国新农村合唱大会,中央电视台青歌大赛,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云南',中国残运会,俄罗斯中国年、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演..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年表

2002年,在唱诗班基础上成立农民合唱团。 小水井合唱团 2003年10月,参加中国首届西部合唱节,获第3名。 2003年10月,参加首届中国西部合唱艺术节'美丽彩云南'族群杯大赛,夺得一等奖; 2004年4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