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明人物经历

黑明

摄影之路

黑明是地道的陕北人,真诚、直率。1964年生于陕西延川,兄弟姐妹7人,排行老四。大哥是美术教师,所以很小的时候,黑明就受大哥的影响写写画画,初一时临摹的版画毛主席像便被老师贴在板报上公开展示。当时自以为有些天赋的黑明,曾怀揣当画家的梦想跑到西安美术学院的进修班学习绘画。费了一些工夫后,他发现摄影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花35元钱买了一台120型孔雀牌相机尝试着照相。

这以后,黑明迷上了摄影。他自制曝光箱和上光设备,在被窝里冲胶卷、厨房里洗照片。看着自己亲手洗印出来的'作品',黑明觉得这比画画有趣多了,就放弃了画家梦,开始了他的摄影艺术创作。

1985年,黑明在香港《摄影艺术》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幅摄影作品《铁饭碗》,并一举获得月赛金奖。随即他又在《摄影画报》、《中国摄影》、《人民摄影》等报刊发表摄影作品和摄影札记,先后3次获得香港《摄影艺术》/《摄影画报》摄影比赛的金、银奖……黑明的摄影之路从此走得坚定而执着。

作品选题

黑明最早做的是知青的选题,1994年开始,做了三年。做这个选题和他的家庭有关系,虽然自己不是知青,但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是知青,所以他对这个选题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个选题,他的图片找到了市场。1994年之前,他觉得他的照片没有被市场认可。1997年之前出过的书全部是图片的画册,没有卖掉,只好送人。从那之后,黑明觉得应该改变一种方法,不应该认为摄影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报道摄影应该让更多的人去看到,通过出书的方式,让摄影通过出版的形式到社会上让大家去购买、去阅读。

关于纪实摄影选题的选择,黑明做的一些选题,知青,右派,僧人等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一点不比摄影容易,拍什么甚至比怎么拍重要。首先看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或者能不能表达你。比如我最新出版的《100年的新窑子》这本书,很多人可能不需要,所以并不畅销,但对我来说,心情却很舒畅,也很高兴。因为这本书真实地表现了我对中国农村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摄影语言给更多的读者传达了我的想法。所以亏本也是计划之内的事情。'

'当然,自己喜欢的选题又能够被市场所接受,那才是最为期待的。比如《走过青春》当年在西单签名售书的时候,当天就卖到了5万元,这就是市场和读者的需求,毕竟中国有好几千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后来我们用收回的书款在陕北修了一所希望小学。'黑明笑着说到。

'有的人认为我的书成功,是因为选题的成功。我觉得摄影这东西,也没有什么成功不成功,也并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对于拍摄者来说,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再说选题成功了,也没有什么不好啊。当然还要看说这种话的人是抱着一种什么心态。'

采访摄影

黑明的摄影是和采访结合在一起的,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详细的故事,而不是仅仅写一个短的图片说明或起一个标题。

'为什么要写?其实我不想写,但不写那么多故事,仅仅是图片类的画册,放在书店里很少有人去购买。因为照片的信息量毕竟很有限。所以我的每本书都有十几万字在讲述人们的故事。'

黑明表示很多人认为老百姓不买摄影画册是因为他们看不懂。'20年前,我就开始拍照片。那个年代,一些摄影的报刊杂志总是在宣传摄影不需要文字,要用图片本身说话,所以,好多人认为不要文字的摄影就是艺术。但我认为不是这样,

一张新闻照片,没有文字很难说明问题,信息量根本交待不出来。比如我拍的知青,一张照片是不能反映出这个知青的情况的,他什么时候去插队,在哪插队,插队时干过些什么事情等等。这些年,我用文字配合影像,用文字解释我的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得到了明显的效果。'

至于摄影的信息量问题。经常有这种讨论,很多人认为摄影就是靠图像说话。'我认为要分什么摄影,有的摄影做得到,有的摄影做不到。新闻摄影没有文字是不能的。摄影的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普通读者所了解的信息量。摄影只是一个历史的瞬间切面,很难表达出详细的历史背景。'

黑明说,拍照片好比制造文物,尤其是纪实类摄影。黑明有一个同学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他听同学说,敦煌那么多壁画,只有一幅壁画上写有作者的名字,所以很多人都想了解这幅壁画。'那么文物上如果有文字的话,大概就不用考古了。'李振盛的摄影非常注重文字的搜集,他拍摄的每幅文革照片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职务等等。

为您推荐

陈长芬人物经历

陈长芬作品 陈长芬1965年开始拍长城,1977年开始有意识地以长城为题材进专题性、系列性的创作,并在80年代完成了'大地''星空''翰海''长城'四大系列的风光摄影创作。以此为基础陈长芬获得了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一一金像奖..

安德烈·柯特兹人物经历

安德烈·柯特兹 美国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Kertész,1894-1985)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各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可..

亨利·佩奇·鲁滨逊人物经历

亨利·佩奇·鲁滨逊作品 亨利·佩奇·鲁滨逊,曾在利明顿的一个书店工作,同时学习艺术,并给多家刊物撰写文章,画素描。他的一些绘画作品曾入选英国皇家艺术学会。1851年,鲁滨逊由绘画转行摄影。1857年,他在利明顿开设了一家..

苗文华艺术经历

谷好好艺术经历

13岁的年纪,谷好好就只身来到了上海。'我来上海的动机是‘不良’的,最初并不是抱着对昆曲的一腔热情来的。'小小年纪的谷好好怀着一份童真打量着周围的世界:上海是个大码头,可以开开眼;上海有冰激凌,有好多好吃的;到大上海了..

谷好好管理经历

2009年,谷好好走上管理岗位。她要担起昆曲传承的重任,管好队伍、管好上海的昆剧发展。原来的自己只会站在舞台上,简单地享受观众的掌声。今天,她学会了坐在舞台下,为自己的同事和同行献上掌声。 从一名演员到一团之长,看起..

桑振君个人经历

桑振君 先从母亲学唱河南坠子。父母亡故后在界首、亳州、沈丘、项城一带流浪卖唱。 一位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母亲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收养她为义女,教她学习豫剧艺术。艺术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使她14岁就唱红了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