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人物生平

元丰八年(1085年)九月十三日,李格非为已故同里人、家住明水以西廉家坡村的齐鲁着名隐士廉复撰写《廉先生序》一文,述其平生,证其为人,传其不朽。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官太学录。他专心着述,文名渐显,于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同年十月,哲宗幸太学,李格非奉命撰《元佑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学君臣唱和诗碑》。元佑四年(1089年),官大学正。

绍圣元年(1094年),章悍为相,立局编类元佑诸臣章疏,召李格非为检讨,拒不就职,因而得罪,遂被外放为广信军(今河北徐水遂城西)通判。任职期间'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好,杖而出诸境'。表现出厌恶邪术、不信鬼神、反对迷信的思想。绍圣二年(1105年),李格非召为校书郎,着作佐郎。是年撰成他的传世名文《洛阳名园记》。《宋史·李格非传》云:'尝着《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洛阳名园记》10卷,记洛阳名园,自富郑公(粥)以下凡19处。北宋朝廷达官贵人日益腐化,到处营造园圃台谢供自己享乐,李格非在对这些名园盛况的详尽描绘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思。绍圣四年(1107年),李格非升任礼部员外郎。

大观二年(1108年)三月八日,李格非曾陪同当时的齐州知州梁彦深游于历山东侧佛慧山下的甘露泉,并镌文于'秋棠池旁之石壁上,题名曰:'朝请郎李格非文叔'(乾《历城县志》)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0年),朝廷内排挤元佑旧臣。李格非名列'元佑党',被罢官。《宋史·李格非传》:'提点京东路刑狱,以党籍罢。'根据元佑党人'不得与在京差遣'的规定,李格非只得携眷返归明水原籍。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毁元佑党人碑,大赦天下,除一切党人之禁,叙复元佑党人(见《宋史·徽宗纪》)。李格非与吕希哲、晁补之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但禁止到京师及近钱州县。'监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头职衔,故此后李格非仍在原籍居住。李格非卒年不详,《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

为您推荐

蔡肇人物生平

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哲宗元佑中,为大学正,出通判常州。绍圣中,召为卫对寺丞。元符元年(1098),提举永兴军路常平。徽宗即位,入为户部、吏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以事出提举两浙刑狱。大观四年(1..

郭祥正人物生平

郭祥正出身官宦之家,父亲郭维,曾任淮南提刑、度支郎中等职。郭祥正少年即倜傥不羁,诗文有飘逸之气,史传其母梦李白而生。少时曾拜访过正任国子监直讲的梅尧臣,将自己的诗作呈梅尧臣审阅,梅尧臣阅后惊叹道:'天才如此,真太白后..

黄庭坚人物生平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熙宁五年(1072)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哲..

欧阳修人物生平

李觏生平简介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北宋儒家学者,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

晏殊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沈约生平简介

沈约 沈约(441~513),南朝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吴兴)人。历仕宋、齐、梁三朝。他的父亲沈璞,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被杀。沈约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他刻苦攻读,博通群籍。刘宋时代,任蔡兴宗记室,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