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人物轶事

师道近佛

陈师道一生信受佛法,喜欢与僧人、居士相往来,他写了很多与佛有关的塔铭、墓表,还作有《华严证明疏》、《佛指记》等文章。

他特别推崇《华严经》,他在《华严证明疏》中说∶得有此经,庆幸平生孰如今日,实力贫而家富,将口诵而心通。誓尽此生敬供不息,在在处处如佛之存,劫劫生生以今为始。伏愿诸佛所说如庆喜而常闻,一生之间与善财而同证(《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七)。表示此生遇此新矣!有此足矣!这也是他所以能够保持高节、不恤贫穷的原因。

陈师道不独专心佛典,于儒、道经籍也皆深涉。在三教关系上,他主张'道通'、'道一',异不在道,而在于世异、说异。

他说∶大道一而今之教者三,三家之役相与诋訾。盖世异则教异,教异则说异。尽己之道则人之道可尽,究其说则他说亦究。其相訾也固宜,三圣之道非异,其传与不传也耶(《面壁庵记》,同上,卷十五)!

陈师道说明了三教之道是一致不背的,只是因为后来世道的变化,人说的差异,从而相互诋訾,从而有了传与不传的区别。

在《白鹤观记》一文中,他又就释老的关系指出,'夫老释氏之教并行,于世而有衰盛,世遂以为优劣。又谓教有利有不利,皆非也。夫二氏离行而合妄,其所异者因于俗也。至其隆替则系于世,世之好恶则系其习……'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的观点。师道还具体地列出了三教的传承世系,认为唯有'释自能仁',从始至今,代有其人。师道以上关于三教的关系之说是比较新颖、深刻的,于三教关系思想史上值得注意。

儒、道、释通融是宋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宋代文人的文化结构大都有此特点,陈师道亦然。他们都是本于儒学又濡染道、释的。其未入仕即以居士自命,也有类似的文化心理背景:以道艺处士自期、以自由人格自重、以通晓佛理自慰。

陈师道体弱多病,因而希望通过诵佛经、守戒持斋等方式减轻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延长寿命。他曾与妻同谒佛寺,称弟子,买经发誓,并长期断酒持斋诵经。

但他却似乎更需要从佛门求得解脱之道,有时甚至产生出世之念:'更欲置身须世外,世间元自不关人','终当捐世事,来作卧云人'。

师道述贫

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在《与鲁直书》中,陈师道向友人黄庭坚述说了失官后生活的艰难:'罢官六年,内无一钱之入,艰难困苦,无所不有。沟壑之忧,尽在朝夕,甚可笑矣……某素有脾疾,今复得风旋,时时间作,亦有并作时,极以为苦。若不饿死、寒死,亦当疾死。'后山述贫诗形象地再现了其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的情状:盎中有声囊不瘿,咽息不如带加紧。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饱无食何可忍。公侯早岁有如此,奴婢蓐食知夜永。向来糠核之子孙,居邻无传家并存。昔作九日期,一览知四方。夜雨秋水深,裂风畏褰裳。尊空囊亦空,花且为我黄。官奴覆青绫,破屋任飞霜。密雨吹不断,贫居常闭门。东溟容有限,西极更能存。束湿炊悬斧,翻床补坏垣。倒身无着处,呵手不成温。师道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诗篇描写了与亲人'贫贱离'的痛苦,如《别三子》: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唤爷我欲去,此语哪可思。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不着渠家衣

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与保守派苏轼、黄庭坚等结怨甚深。早在担任监察御史时,赵挺之就曾数次弹劾苏轼——或罗织罪名说他起草的诏书'民以苏止'是'诽谤先帝',或牵强附会说他的'辩试馆职策问'大成问题。而苏轼及其追随者也不甘示弱,对赵挺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苏门文士对赵挺之的蔑视,从一事可见一斑:陈师道深夜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因没有皮衣御寒,其妻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陈妻是郭概之女,而郭概是北宋政坛上着名的'慧眼挑贵婿'者,家境贫寒的陈师道和官宦之子赵挺之都在其家坦腹东床。当得知妻子借了近为连襟却势同水火的赵挺之的皮衣,陈师道即感受辱,并对妻子大发雷霆:'汝岂不知我不着渠家衣耶!'元符三年冬,陈师道在郊外参加祭祀,无棉衣御寒而感病致死。据载,陈师道死后,家人无钱安葬,'朝廷特赐绢二百匹,尝与往来者共购之,然后得归。'

为您推荐

陈师道人物生平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

王之涣亲属成员

五世祖王隆之后魏绛州刺史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着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父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亲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兄长王之咸长安尉个人作品 王之涣的诗,今存仅有六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王之..

王之涣文学成就

王之涣的诗,今存仅有六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王之涣这六首绝句,可以说首首都是好诗。其中,他有两首诗极负盛名。一首是《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昂扬。..

王之涣轶事典故

王之涣后世纪念

墓志铭 王之涣墓志是北邙出土的墓志之一,也是其中最为珍贵的墓志。该墓志虽未署书丹者姓名,但其书法风格与同时所出严仁墓志毫无二致。严仁墓志为唐大书法家张旭书丹,王之涣墓志书丹者亦可能为张旭。王之涣墓志现藏于中..

王之涣人物生平

《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王志》)其生平始揭露于世。云:'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即后魏绛州刺史隆之五代孙。曾祖信,隋朝请大夫……父昱,皇鸿胪主簿,雍州司士,汴州浚仪县令。公即浚仪第四子……嗣子炎及羽..

王绩人物特点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