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夫妻
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旗亭画壁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年冬天,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长安闲居时。在一个飘着小雪天气里,三人一块到旗亭饮酒。当时酒楼里有梨园班子在演唱,演唱到高潮时,出来四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开始演唱当时着名诗人的诗歌。三个人边喝酒,边在旁边观看。高适突然说:'我们三个在诗坛上也算有点名气,平时从来没有分出高低来。今天我们打个赌,看这四个姑娘唱谁的诗多,就算谁赢。'三人纷纷表示赞同。第一个姑娘出场就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高兴地说:'是我的。'第二个姑娘接着唱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也高兴地说道:'这是我的绝句。'第三个姑娘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十分得意地说道:'又是我的。'王之涣这下真急了,负气地说:'这三个唱歌的姑娘长相也不怎么漂亮,唱的诗也没什么高明之处。'他接着指着四个姑娘中最漂亮的一个说:'这个穿红色衣服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不再写诗了!'不一会儿,那个姑娘果然出场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三人一听,哈哈大笑。
愤然辞官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官风以清白着称,理民以公平着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诸多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也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参考。
慈禧嘉赏
清代,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有一天,她让一个书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涣的《凉州词》为她题写在一把扇面上,这个大臣不敢怠慢,一笔一画精心书写,哪知道他过于紧张,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拿到写好的扇面一看,勃然大怒:'你欺负我没有读过王之涣的《凉州词》,怎么少写了一个'间'字?'这个大臣当时吓得冷汗直冒,因为这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这个大臣突然灵感一闪,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爷,我哪敢漏掉了一个'间'字啊,只是觉得王之涣的这首改成了一首词,其意境和韵味会大大增加。'于是,他连忙给慈禧太后读到: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接过扇子反复诵读了几遍,野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转怒为喜,重重地赏赐了这位大臣。由此可见,王之涣这首《凉州词》的艺术魅力。
智审黄狗
唐代着名诗人王之涣,在文安县做官时,受理过这样一个案子。30多岁的民妇刘月娥哭诉:'公婆下世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邻家推碾,小姑在家缝补,我推碾回来刚进门,听着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里跑,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厮打起来,抓了他几下,但我不是他的对手,让他跑掉了。进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王之涣通过庭审家里有狗,但是狗没叫,料定是熟人作案;有厮打,确定杀手是高个并且背上有抓痕。继而破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