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人物生平

米芾身世

米芾出生于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米芾《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云:'我本生辛卯两丙运,今岁步辛月亦然。'又《晋太保谢安石帖后》有句云:'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是辛卯年,米芾有一方印曰:'辛卯米芾'。由此知米芾生于公元1051年无疑。

少年米芾

《韵语阳秋》卷14载:'元章始学罗逊书,其变出于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元章亦襄阳人。始效其体至于笔换万钧,沉着痛快处,逊法其能尽耶?'《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或称罗逊)。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即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

邹演存《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年(1067)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

米芾仕途

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当在本年。'《全宋词》:'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补校书郎……。'《京口耆旧传》、《襄阳县志》、翁方纲《米海岳年谱》等载:'黻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秘书省校书郎。'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二十岁,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临桂尉。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年)二十五岁,十月前在临桂尉、含光尉任,十月后官长沙椽至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三十二岁。

神宗元丰八年乙丑(1085年)三十五岁,官杭州从事。
《砚史》(米芾)

哲宗元佑七年壬申(1092年)四十二岁,知雍丘县。

哲宗元佑九年甲戌(通常称为绍圣元年,1094年)四十四岁,由雍丘县令改监中岳祠(嵩山)。

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四十七岁,在涟水军使任上。

哲宗元符二年乙卯(1099年)四十九岁,由涟水军使任改除蔡河拨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已(1101年)五十一岁,发运司属官,在江淮间。

徽宗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五十三岁,由发运司属官改太常博士、书学博士。

徽宗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五十四岁,仲春尚在书学博士任,后知无为军。

徽宗崇宁五年丙戌(1106年)五十六岁,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徽宗大观元年丁亥(1107年)五十七岁,知淮阳军。

米芾子女

神宗熙宁七年甲寅(1074年),二十四岁的米芾在临桂尉任上,长子米友仁出生。友仁,小名尹仁、寅孙、鳌儿,字元晖,人称小米。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附考云:'盖生于寅岁,故以寅为小名。由此考之,友仁当生于熙宁七年甲寅也。'

《全宋词》:'友仁,字元晖,自称懒拙老人。芾子。生于熙宁五年(1072年)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绍兴二十年(1151年)卒,年八十。'

蔡肇《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铭》称,芾有五子,只长子友仁知名。米芾《题赠叔晦》:'叔晦之子道奴、德奴、庆奴,仆之子鳌儿、洞阳、三雄。'岳珂《宝晋斋法书赞》卷19载米芾一帖云:'能书第二儿,二十岁化去,刳吾心肝,至今皓首之由也。'又《晋纸帖》中云:'老来失第三子'。这两个儿子可能就是上面提到的'洞阳'、'三雄'。另二子不详,或是二女。《耆旧续闻》云:'世传米芾有洁癖。方择婿,会建康段拂字去尘。芾曰:‘既拂矣,又去尘,真吾婿也。’以女妻之。'《池北偶谈》曰:'段拂、吴激皆米元章婿。拂南渡后仕至参知政事。激字彦高,入金为翰林学士,乐府与蔡松年齐名'。

结交苏轼

苏轼年长米芾十五岁。米芾《画史》有言曰:'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后晋卿借去不还。'《独醒杂志》云:'元丰中过黄州,识苏子瞻,皆不执弟子礼特敬前辈而已'。
米芾《多景楼诗册》局部

《跋米帖》:'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云:'米芾到黄州拜访苏轼无疑,但是,均未言何年、月、日。'因此,研究者有三说:(一)元丰四年说。(二)元丰五年说。朱靖华《苏轼简明年谱》于元丰五年下云:'米芾、董钺、绵竹道士杨世昌等来访雪堂。'王文诰《苏文公诗编注集总案》谓米芾来黄州访苏轼在元丰五年三月。(三)元丰七年说。翁方纲《米海岳年谱》引温革叔皮《跋米帖》,系米芾访东坡于元丰七年甲子。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三说中以元丰七年说最为不确。东坡晚年(建中靖国元年)有‘恨二十年知元章不尽’之语,如元丰七年初识,则相差三年。元丰四年虽恰为二十年,然雪堂未建,米芾访雪堂则为虚。'故元丰五年之说较可信。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五十一岁的苏轼六月知登州,十月以礼部郎中召回京,十二月二十日到京。有《与米元章书》:'某自登赴都,已达青社……。复思东坡相从之适,何可复得?''惟千万节哀自重。'由此推知,芾父当逝世于本年或本年前一、二年。芾父有'中散大夫,会稽(县)公'之赠,会稽距杭州甚近。时年米芾官杭州从事。

《全宋诗》卷821苏轼有《次韵米黻二王跋尾二首》。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米芾诗《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首》。米芾《书史》云:'当时唱和者黄庭坚一首、蒋之奇诗三首,吕升卿二首,刘诠二首……,共成一轴,亦为此诗之和诗。'当年(1087年)六月或七月,苏轼等十六人于王晋卿西园晏集。李伯时绘《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

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米芾在扬州。时年五十四岁的苏轼,四月出京,六月往扬州访米芾,七月初三日到杭州。苏轼《书米元章藏帖》:'元佑四年六月十二日与章资平同过元章。'《与米元章》书三则,有言曰:'某以疾请郡,遂得余杭…,重辱新诗为送,词韵高雅,行色赠光,感服不可言也。'又《与钱穆父》书曰:'前日作《米元章山砚铭》。此砚甚奇,得之于湖口石钟山之侧。……因山作砚其理如云。过扬且伸意元章,求此砚一观也。'《东坡全集》卷75有《米黻石钟山砚铭》一首。

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年,四十二岁的米芾知雍丘县。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云:'七年壬申九月,苏子瞻自扬州召还,元章知雍丘,具饮饷之。既至,则又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洒一行,即伸纸共作字。以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洒行既尽,乃更相易携去,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东坡有《与米元章》二书。其一中曰:'过治下得款奉,辱至礼之厚,愧幸兼极。'其二中曰:'临辱访,欲往谢,又蒙惠诗,欲和答,竟无顷刻暇,愧负可谅。'由此知,米芾在这期间也访过苏轼,雍丘距京较近。
盛制帖

宋·赵令畴《候鲭录》卷7载:'东坡在淮扬,设客十余人,皆一时名士,米元章在焉。酒半,元章忽起立,云:‘少事白吾丈,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坐客皆笑'。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云:'此事当发生在苏轼知扬州之后,米芾令雍丘之前'。

苏轼《记张元方论麦虫》:'元佑八年五月十日,雍丘令米芾有书,言县有虫食麦叶而不食实。'

《京口耆旧》云:'建中改元(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1101年,—笔者注),坡归自岭外,与客游金山。有请坡题名者。坡云:‘有元章在’。米云:‘某尝北面端明,某不敢。’坡抚其背云:‘今则青出于蓝矣’。元章徐曰:‘端明真知我者也’。自尔益自负矣。'当年,苏轼染疾,米芾多次谒并送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园。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八月中秋,米芾得苏轼去世噩耗,作《苏东坡挽诗》五首。序中有云:'辛巳中秋,闻东坡老向以七月二十八毕此世。'

苏轼《与米元章》书九首中有'岭海八年…独念元章','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之语。

米芾《书紫金砚事》:'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静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为您推荐

贺知章人物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

冰心人物生平

冰心夫妇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

朱自清人物生平

朱自清   191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

冯至个物生平

顾城人物生平

顾城   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

朱湘人物生平

朱湘与霓君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

李冶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李冶进士出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晚年居元氏(今河北元氏)封龙山,从学者甚众。着有《测圆海镜》、《益古演段》,对中国古代代数方法天元术(中国古代建立数学高次方程的方法)有重要贡献,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