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特色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1.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

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2.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还有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

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在《淇上别赵仙舟》一诗中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浓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名,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王维写情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王维写情,又多隐喻比兴。如《杂诗二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

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全篇不着'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3.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还像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为您推荐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美

  徐志摩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注重对艺术形式的追求,讲究诗歌的格律,徐志摩的诗歌是很讲究节奏之美的。徐志摩曾说过:“一首诗是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想关联,一首诗的关键就是它内含的音节的匀称流动,明白了诗的的..

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的美学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

徐志摩诗歌的意象之美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善于创造意象的诗人,他的诗歌中的意象蕴涵着丰富而鲜明的美学特征。(注:徐志摩:《猛虎集序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第518-520页。)   (一)复叠美   这里所说的复叠是指同..

终止式和声传递的诗歌意蕴

盛唐诗歌的艺术绽放

  盛唐的诗歌呈现了一种“吟咏性情”的诗学风尚。在盛唐这个具有色彩的时代,诗人们为后人展现了盛唐这个时代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将盛唐的诗歌特点总结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善于追求诗歌的完美和精神的完..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魅力

  山水田园诗起于北朝时代晋宋之间,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谢灵运为山水诗之祖。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与陶谢是一脉相承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擅长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着称,其主要作家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祖咏、裴迪、常..

《花潭集》里的诗歌

  《花潭集》大约成书于16世纪初。因花潭先生酷爱山水,尤其喜欢游历东海山川,徜徉乎松林之间,极尽得意,所以,《花潭集》里充满了山风水貌。根据《花潭集》第五刊的内容统计,《花潭集》里共有诗75首,其中,咏物诗6首,说理诗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