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福(约612~约前560)是古希腊的着名女诗人,生于莱斯波斯岛上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当时的希腊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尤其是贵族妇女。现在无从考证萨福是否愿意,只知道她在成年后嫁给了一位贵族,还生了一个女儿,但是没有过多久,她选择了离开丈夫和家庭。她先是在西西里岛住了一段时间,又返回故乡,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从她的选择可以看出,萨福的婚姻是不幸的,深为才女的她无法忍受婚姻中没有交流、没有灵魂的结合,这也许是多为才女的悲哀。
在莱斯波斯岛,萨福建立了一所女子学校,专门交到女孩子们写作诗歌。当时有不少少女慕名而来,拜在她门下。萨福以护花者的爱恋心情培育她们,同时也像母亲一样呵护她们成长,为这些花一般清新美丽的少女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情诗和婚歌。古希腊人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抱有很大的宽容之心,所以这些带有强烈同性恋情感的诗歌不但没有遭禁,反而广为传颂。萨福的诗打动了许多人,莱斯波斯岛上的居民也因出了如此才华横溢的诗人而感到自豪。为了表示他们的爱戴和骄傲,在萨福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在银币上铸上了她的头像。
萨福的诗具有划时代意义。当时的诗是由竖琴伴奏吟唱的,因此非常注意格律。萨福在体裁上作了改革,使其更加朝向抒情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她被认为是'抒情诗人'的原因。此外,她还是第一个以第一人称描绘个人的爱恋情感的诗人,这与当时盛行的英雄史诗截然不同。
萨福的爱情诗,情感真挚而热情澎湃,语言清新自然,韵律独特优美,风格别具一格,因此被称为'萨福体',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福的诗歌作品很多,曾经被后人编成九卷流传于世,但是在欧洲中世纪时她的诗歌得基督教教会认为有伤风化而下令焚毁,只有一些残章断简被保存下来。
萨福在她那个年代就已声名远播,她的诗歌在全古希腊都受到赞颂。有人说,男诗人只有荷马,女诗人只有萨福,对她做出了最高的评价。雅典的执政官棱伦本人也是位出色的诗人,当他听到萨福的诗时,不由热泪盈眶,发出了'只要我能学会一首,那么死也无憾'的感叹。哲学家柏拉图十分赞赏萨福的诗,称她为'第十位缪斯女神'(掌管文艺的缪斯共有九位)。
后世对萨福的平生事迹有许多猜测附会,有关她身世的一些故事不断在小说家的笔下出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人们的想象而已。
萨福是一个美艳的女子,有一次她犯罪上了审判席,法官要判她死刑。萨福当庭脱下衣服,露出美丽的胴体,旁听席立即爆发出抗议声,不允许如此美丽的女人被处死。法官迫于压力,只好对她从轻处理。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热烈的赞扬女性美、反抗男性霸权的萨福被追认为女同性恋的远祖,并认为是女性主义的先驱。她的名字和她居住的莱斯波斯岛,成了女同性恋的词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