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人物生涯

沈奇

沈奇是当代中国诗评界相当活跃的一位诗评家。他的诗评有着鲜明的特色;他密切关注诗歌发展的现实,他时刻关心诗歌潮流的涌动,他能够敏锐地把握诗歌发展的脉络,并及时予以总结和归纳。很难说他的每一个归纳都是准确的,在他的批评中有时也存在着对诗歌发展景观缺乏全面审视的缺憾。但是,他的敬业的精神,他对诗歌批评热情的投入,以及期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诗歌发展的强烈愿望,无疑都是非常感人的。

作为中国举足轻重的诗歌评论家,沈奇的意义在于,他的评论使当代诗歌评论的天平得到某种重要的平衡。相对当代文化的话语权力中心而言,我特别强调沈奇的外省身份,这种身份使他超然于话语权力游戏之外,坚持着诗歌批评的良知、公正性以及有效的专业精神。沈奇评论的魅力在于他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感觉和朴素的价值观,具有独创风格的鲜活语言和一语中的的精彩阐释。沈奇的声音非常原始,他坚决拒绝因为对诗歌毫无感觉又要吃这碗饭还要混到底,因此只剩下狡猾世故的修辞技术的学院式批评。

他敢于直言不讳,在基本的美学判断上,他决不模棱两可,决不模糊他对诗歌质量的是非好恶,他心直口快,有感而发,并不因此缺乏深度,而是比那些故作高深的时文更有力量和阅读的快感。因此我们发现,在当代诗歌批评由于长期以来的鹦鹉学舌、味同嚼蜡、已经完全不知所云,几乎被遗忘、付诸阙如的时代,沈奇的诗歌评论一直是诗坛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洛夫一直认为,在当代中国诗坛,沈奇的诗歌评论可谓当行出色,其立论之精准、推理之周延、措辞之典雅,均属少见,尤其面对诗歌现实和诗歌文本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耙梳到个案评析,都能有效把握,精彩表述。所成文章,立论鲜明,态度诚恳,有担当,有情怀,言必中理,且不乏文采,好读有味。

为您推荐

君特·格拉斯创作生涯

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泽(现今波兰的格但斯克)一个小贩之家,父亲是德意志人,母亲是属于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 爱好戏剧和读书的母亲使格拉斯从小就受到较多的文学艺术熏陶。 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正值纳粹统..

谢国忠职业生涯

谢国忠是独立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顾问并领导一家股权投资俱乐部。是原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机构投资者》杂志在2000-2006年选谢国忠博士为亚洲最佳经济学家。世界经..

约瑟夫·布罗茨基职业生涯

布罗茨基从1955年开始写诗,多数发表在由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所办的刊物《句法》上,并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卓异的诗才很快使他崭露头角,被称作'街头诗人',并受到阿赫玛托娃和其他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赏识。19..

萧三革命生涯

阿道司·赫胥黎创作生涯

阿道司·赫胥黎年少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后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巴利俄尔学院。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曾想做医生,却因为视力障碍改变初衷,从事了文学。作为生物学家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

江泽涵学术生涯

童年时江泽涵进过私塾,后又上过乡村小学。 1919年初,他的堂姐夫、着名学者胡适回乡探亲,他遂跟胡适来到北方求学。夏天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二年级,用了三年时间就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 1922年,江泽涵升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开..

莱昂哈德·欧拉职业生涯

欧拉年轻时曾研读神学,他一生虔诚、笃信上帝,并不能容许任何诋毁上帝的言论在他面前发表。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说到,欧拉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廷里,挑战当时造访宫廷的无神论者德尼·狄德罗:'先生,,所以上帝存在,请回答!'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