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瓦夫·米沃什人物

切斯瓦夫·米沃什

1911年6月30日,米沃什出生在立陶宛维尔诺(现维尔纽斯)附近的一个农庄。

1934年在获得奖学金赴法国留学之前,米沃什曾在维尔诺的泰凡·巴托雷大学法律系学习,期间和他的朋友们创办了一份名为《火炬》的文学刊物,和一个同名的文学团体'火炬社',号称波兰文坛的'灾难主义诗派'。并在1933年,以《冰封的日子》一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1936年从巴黎回国后,25岁的米沃什开始在波兰电台文学部任职,并出版第二部诗集《三个冬天》,被公认为那一代人中最有天赋的作家。

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米沃什曾短期回了一趟维尔诺,他发现红军统治下的维尔诺已经面目全非,他的那些先锋派的诗歌小圈子,已像'纸房子一样倒塌了'。他只好匆匆逃离,穿越四道封锁线,回到华沙,并加入左派抵抗组织,从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动。

1943年,米沃什目击华沙犹太区惨案,并写下了他作为见证者的着名诗篇——《菲奥里广场》,描写了华沙犹太人起义的情景。

1944年,波兰地下军发动华沙起义被德国占领军镇压,苏联红军隔河袖手旁观。华沙劫掠之后,米沃什和一帮作家、艺术家躲到古老的克拉科夫城避难。

1945年,苏军攻占了柏林,德国投降,米沃什目睹波兰新政府追捕听命于流亡政府的'国家军'战士。在克拉科夫市政当局的要求下,米沃什被迫离开。他被怀疑是共产党的同情者,以及对立陶宛人和白俄罗斯人抱有好感。后在老友普特拉门特的帮助下,米沃什被任命为波兰驻美使馆的文化专员,常驻美国。他在美国写了很多小诗,它们的内容似乎都在有意背离着官方的教条。

1950年,米沃什被任命为波兰驻法国外交官,再次来到巴黎。

1951年初,在自我'道德责任'的驱迫下,他决定与自己的母国波兰断交,从任上出走,并向法国申请政治避难。

1960年,米沃什移居美国,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拉夫语言文学系教授,并成为美国人文艺术学院会员。

1970年,米沃什加入美国国籍。

1978年,米沃什在美国获得由《今日世界文学》杂志颁发的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1980年,米沃什获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90年代初,米沃什返回波兰克拉科夫居住,之后就一直往返于克拉科夫和伯克利之间。

2004年8月14日上午,切斯瓦夫·米沃什因患循环系统疾病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93岁。

人物作品

作品名称作品类型创作时间
《冰封的日子》诗集1933年
《三个冬天》诗集1936年
《被禁锢的头脑》非虚构文学作品1950年
《伊斯河谷》1955年
《诗论》长诗1956年
《个人的义务》1972年
《务尔罗的土地》1977年
《外省》诗集1987—1991年
《面对河流》诗集1995年

为您推荐

阿尔加侬·查尔斯·斯温伯恩生平

斯温伯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富有家庭,在牛津大学时他开始受到但丁·加百利·罗塞蒂以及拉斐尔前派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1859年,斯温伯恩离开了牛津大学,并没有拿到学位。1860年,他发表了两部戏剧《女王母亲》和《罗莎蒙德》..

路也评委评语

路也先前的作品如《理想》《身体版图》《我想去看你》绝佳,近来诗艺更见精进,她的好处是精彩出于自然,技巧不露痕迹。她把平常的爱情写得惊天动地,乃是由于刻骨铭心的挚情激发了神思。——谢冕 极致的想像力加上淋漓的抒..

阿尔加侬·查尔斯·斯温伯恩作品

很多其他作品包括:诗歌——《山谷中的林荫大道》(1867年)、《诗歌与民谣》(第二卷和第三卷,1878年和1879年)以及《奥斯特费尔》(1894年);戏剧——三部曲《蔡斯特拉德》(1865年)、《布泽维尔》(1874年)以及《玛丽·斯图亚特》(1881年..

阿尔加侬·查尔斯·斯温伯恩风格

路也代表作品

山上   我跟随着你。这个黄昏我多么欢喜   整个这座五月的南山   就是我想对你说出的话   为了表达自己,我想变成野菊   开成一朵又一朵   我跟随着你。我不看你   也知道你的辽阔   风吹过山..

卢克莱修人物经历

关于卢克莱修的生平,历史学家所知甚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是当时在罗马上层很有影响力的贵族诗人盖乌斯·梅米乌斯的朋友或门客,《物性论》一书就是献给梅米乌斯的。西塞罗在写给弟弟昆图斯的书信中简短地提到卢克莱修..

卢克莱修哲学观点

'思想和灵魂的本质是有形体的……(而且是)有生死的。如果灵魂是长生不死的,并又能在出生的时候进入我们的肉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记住遥远的时代,也留不住以前的行动痕迹呢?如果思想的力量完全被改变了,所有对过去的记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