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人物生平

洪升于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一(1645.8.21)出生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书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朝。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升少年时期,曾受业于陆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他们遗民思想的熏染。他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才华,15岁时已闻名于作者之林。20岁时已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受到人们称赞。康熙三年(1664)七月,他与舅父之女黄兰次结婚。4年后,赴北京国子监肄业。因未得官职,失望而归。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的家难,为父母所不容,被迫离家别居,贫至断炊。康熙十二年(1673)冬,他再度前往北京谋生。两年以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和王士祯诸名流的赏识和培养,诗名大起。卖文为活,而傲岸如故,'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徐麟《长生殿序》),对现实颇为不满。徐嘉炎在《长歌行送洪昉思南归》中说他'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尤侗称他:'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醵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康熙十八年冬,其父以事被诬遣戍,他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行,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后来遇赦得免。为此他已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他开始注意到民间疾苦,写了《京东杂感》及《衢州杂感十首》等诗,对人民历遭兵灾及水灾,倍加同情。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颜'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把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次年八月间,招伶人演《长生殿》,一时名流多醵金往观。时值孝懿皇后佟氏于前一月病逝,犹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升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与会者如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此案的政治背景为当时朝廷内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互相抨击。洪升与南党中人较为接近,且素性兀傲,其《长生殿》中有触犯当时忌讳之处。北党借此发难,欲兴大狱。康熙帝故示宽柔,除对与会者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洪升突遭此难,在京中备受白眼揶揄,不得已于康熙三十年返回故乡杭州。他疏狂如故,放浪西湖之上,写诗填词作曲。康熙三十四年,《长生殿》付刻,洪升老友毛奇龄作序,序中说:'予敢序哉?虽然,在圣明固宥之矣。'明确指出康熙帝已不再追究这部剧本。康熙三十六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安排演出《长生殿》,观者如蚁,极一时之盛。洪升在宴席上'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尤侗《长生殿序》)。自此之后,吴山、松江等地相继演出。康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独让洪升居上座,演出全部《长生殿》,历三昼夜始毕。自江宁返,行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时为六月初一(1704.7.2)。

为您推荐

毛泽东毛泽东生平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1914至..

曾繁兴人物生平

曾繁兴1938年出生在毛里求斯路易港,父亲来自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在毛岛经营一家店铺,曾繁兴起初就读于中文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又爆发内战,母亲对国家前途失去信心,觉得学中文没出路,背着父亲要他转学英文和法文。大学阶..

张籍人物生平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唐代中后期诗人。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

庾信人物生平

邓辅纶生平经历

五岁能诗,十三岁入泮,十五岁补州学禀生。后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与王闿运同窗,尝于岁暮同走衡阳风雪中,宿废寺,酌酒谈诗以为乐,两人并与邓绎、李篁仙、龙汝霖结'兰陵词社',时称'湘中五子';邓显鹤、左宗棠独叹邓为异材。道光二十..

元勰人物生平

拓跋勰(473-508),字彦和,北魏宗室、重臣、文人。献文帝子,孝文帝弟。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后为中书令,改封彭城王。尝侍孝文帝游金墉城,帝命群臣赋诗,亲为勰诗改一字。后从孝文帝之平城次上党铜..

张坦熊人物生平

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抚李卫奏请展复玉环山获准,张坦熊受命署太平(现温岭)县印兼理玉环垦务。六年置玉环厅,升任温(州)台(州)玉环清军饷捕同知。十年擢台州知府。后迁署静海道,旋改授天津兵备道。乾隆三年(1738)晋云南按察使,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