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毛泽东生平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1914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早期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和文化书社,建立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包括江西安源)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6月到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被选为中央局成员并任中央局秘书。1923年下半年参与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曾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为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同年11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5年12月和1927年3月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军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着名论断,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被派为中央特派员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与朱德、陈毅率领的一部分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从1928年开始,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着作,揭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阐述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条件,初步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初步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原则。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总前委书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4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领导下,红军从1930年11月至1933年3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排挤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在行军途中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逐步形成。此后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年12月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政策。1936年1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他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1937年7月、8月先后写成《实践论》和《矛盾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等着作,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1938年11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和结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的环境;对从农村到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在理论上作了概括;阐述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批判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1940年1月写《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1942年起领导开展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1943年3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后在历届中央委员会上都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直至逝世。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路线、方针、政策。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从人民手中夺取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毛泽东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1945年8月28日与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1946年夏,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并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6月30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民主革命的基本经验,是创建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

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主持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领导中国共产党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953年6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逐步制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957年2月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从1960年冬至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重提阶级斗争,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1963年发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后期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还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活动和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评价。《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着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为您推荐

张籍人物生平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唐代中后期诗人。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

庾信人物生平

早而聪敏 庾信出身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他的祖父庾易,在南齐时不应朝廷征聘;父亲庾肩吾,曾任南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为当时着名文学家。 庾信自幼聪敏,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他身高八尺,腰长..

邓辅纶生平经历

五岁能诗,十三岁入泮,十五岁补州学禀生。后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与王闿运同窗,尝于岁暮同走衡阳风雪中,宿废寺,酌酒谈诗以为乐,两人并与邓绎、李篁仙、龙汝霖结'兰陵词社',时称'湘中五子';邓显鹤、左宗棠独叹邓为异材。道光二十..

元勰人物生平

张坦熊人物生平

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抚李卫奏请展复玉环山获准,张坦熊受命署太平(现温岭)县印兼理玉环垦务。六年置玉环厅,升任温(州)台(州)玉环清军饷捕同知。十年擢台州知府。后迁署静海道,旋改授天津兵备道。乾隆三年(1738)晋云南按察使,十六年..

李调元人物生平

李调元 李调元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他记忆力过人,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李调元7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

约翰·济慈人物生平

约翰·济慈 在济慈青少年时期,他的父母便相继去世。他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夭折)和一个妹妹,但那种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济慈。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