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伟棠人物经历

十年之前和十年之后的这段时间,廖伟棠都在不断接受媒体采访,他被香港媒体称作'001号回归诗人',这是有缘故的——他是回归后香港新移民政策的第一个获益者。

当年,歌手艾敬那一句'他可以来北京,我不能去香港',唱的其实就是廖伟棠的苦况。虽然有个香港爸爸,但是因为妈妈是内地人,他与弟弟妹妹只能生活在内地,一家人不能团聚。廖伟棠10岁起开始排队申请赴港,一排就排了15年,从小学生变成大学生又工作2年之后,才因为'回归'新政,以港人内地所生子女的身份成为001号获准来港者,他的弟、妹分别是002号和003号。

'到香港后,全家吃的第一顿饭是我请客的。'廖伟棠说起这个有点自豪也有点好笑,'因为我知道爸爸不舍得花钱嘛'。他带了一万多块钱存款来香港,一个月内就全部花光了。'当然不是为我自己花的。主要是带弟弟妹妹到处去玩,因为他们很不适应。'

在珠海,廖伟棠的生活颇令同龄人羡慕,电视台的工作轻松,收入也不错,业余时间他尽可以一心写诗。'到香港后一开始没找到工作,每天去的最多的是图书馆。后来工作人员都认得我了,每次看到我都问工作找到没有?'他骤然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最明显的莫过于生活空间的窘迫。在珠海他家住三房两厅,来香港后还没有过去一半大,三兄妹硬是要挤在一间屋里。父亲月薪一万块,如果在珠海那非常好花啊,但是在香港只算平平。母亲去酒楼当侍应,每月工资将够付房租。即使这样,'提起这事我至今还是非常感动',廖伟棠说,'因为父亲平时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但他为我们租了两房一厅。当时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新移民,都是只租一间房住的'。廖伟棠本来只跟电视台请假一个月,并不准备在香港住下去的。'可是没有办法,以家里这个经济状况,必须在香港工作才能帮上家里的忙。'试过了电视台、影楼种种工作,廖伟棠选定在书店打工,就因为这个工作有时间看书。'面试的时候我回答完所有问题,老板问我有没有问题,我就问:工作人员买书能打多少折扣?'

在香港做人不容易,做诗人更不容易。当家里经济状况好转以后,已颇有诗名的廖伟棠决定到北京流浪。经过四年的文艺生活,2005年,他厌倦了北京再次返回香港。

如今,伴随廖伟棠诗人生涯的还有他摄影师的世界,他也已经成家立业。对目前的状况他挺满意的:'我觉得一个写诗的人能够活着就挺不容易了,还能买相机还能装房子,那真是太侥幸了。'

作为新移民,廖伟棠说,'香港不是我的家,我不觉得任何地方是我的家'。但他并不认为这与他的移民身份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或者北京人,可能也会有这种感受。因为这个现实、这个城市还是有太多太多不顺人意的地方,这种不顺人意不是能够改良的,而是一种彻底的不适应之感,或者说是对当代社会的不适应之感'。

为您推荐

勒内·夏尔人物经历

勒内·夏尔(ReneChar,1907-1988)法国诗人。生于法国南方的伊斯勒。 1924年就学于马赛商学院,毕业后服了两年兵役,同超现实主义者有了接触。 192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飘过心房的钟声》。其后的《武器库》(1929)受到艾吕..

余光中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

李绅人物经历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是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

邓辅纶生平经历

蒋志武创作经历

蒋志武,男,80年代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青年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坪山区作协副主席。 2009年10月开始进行诗歌创作,迄今创作3000多首,其诗歌创作的题材广泛丰富,特别是对人性的思考深度及..

李敖早年经历

李敖年轻时照片 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李敖在八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其父李鼎彝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今扶余市),就读北京大学时拿的是吉林省的公费,当时便改籍贯为吉林扶余,后来全家..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生平经历

彼特拉克出身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父亲是着名的法律公正人。14世纪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最繁荣的手工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新兴的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最激烈的舞台,政治派别迭起,矛盾尖锐复杂。但丁和老彼特拉克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