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人物轶事

不对之对

据说。李调元小时候被父亲出的上联'曹子建七步成诗'难住了,便说:'李调元一时无对。'意思是自己对不出。不料,父亲大喜,这不正是挺好的下联吗?

刻碑意对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上任不多久,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上'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同行者解释说,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士、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苏东坡出了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仰,兼求下联。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接着书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连声赞叹。

巧对回文联

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李调元相关研究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和尚这才说出原委。原来,这座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的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当时正逢江南大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画上荷花和尚画'当时的长老和尚刚要提问,唐伯虎就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

可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对得出下联来。李调元听长老和尚怎么一说,兴趣陡增,马上要长老和尚把画给他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原来,这句七字对,无论正念反读音都一样,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长老和尚将大号提笔一支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只见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书临汉帖翰林书。'从此,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挂在这个方丈室中了。

为您推荐

张坦熊人物生平

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抚李卫奏请展复玉环山获准,张坦熊受命署太平(现温岭)县印兼理玉环垦务。六年置玉环厅,升任温(州)台(州)玉环清军饷捕同知。十年擢台州知府。后迁署静海道,旋改授天津兵备道。乾隆三年(1738)晋云南按察使,十六年..

李敖回忆人物

回忆:性格可爱的老顽童自称'善霸' 李敖的离开,引发诸多怀念。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因为出版过多部李敖的作品,与其交往颇多。在他看来,除了特立独行,无所畏惧外,李敖聪明过人、时幽默风趣,反应很快,'在与他的接触中,我发现他..

张坦熊人物轶事

智破命案 张坦熊到桐庐任县令不久,常带衙役到各处体察民情。 湖北汉阳 一天,路过一座山头,有人来报,山坡丛林间发现一具死尸。张知县带人赶去一看,是一具中年男尸,脸部、颈间伤痕累累,很明显是被打死的。仵作查验了半天,除..

李敖健康状况

李调元人物生平

李调元 李调元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他记忆力过人,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李调元7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

李敖人物评价

李敖 李敖,生于1935年,着名作家,近代史学者。为人特立独行、行文嬉笑怒骂。有文字评价称:他一生做战士,树敌无数;一生勤勉笔耕,着作等身,才情兼备。他是一个传奇,也是一本大书。 赵洪祝:我觉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坚持我们祖国..

李敖社会活动

义捐活动 李敖作品 李敖为救助台湾慰安妇,拍卖自己收藏的字画古董,包括胡适曾经送给他的书法作品等,总共捐出一百万美金,约合三千三百多万新台币,轰动一时。 举行演讲 2005年9月19日李敖赴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