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早年经历

李敖年轻时照片

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李敖在八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其父李鼎彝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今扶余市),就读北京大学时拿的是吉林省的公费,当时便改籍贯为吉林扶余,后来全家的籍贯便被官方统一改为吉林扶余,李敖则自认为其祖先可能来自云南。根据家中'李氏宗谱'所述,李家远籍云南乌撒,后迁居吉林省扶余市(出处《李敖自传与回忆录续集》)。

1949年举家赴台,定居台中,进入省立台中第一中学二年级就读。曾与恩师(地下共产党员)严侨密谋叛逃,高三时他的老师严侨(严复之长孙,福州市市长严琥之子,作家华严的兄长,2005年由中国共产党追认'烈士)被捕。李敖因师生之谊对师母和三个小孩多有关照,并休学在家自修。

1954年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台湾大学(台大)法律专修科(台大法律系司法组前身),因兴趣不合,主动退学,重考进入台大历史系,1959年毕业。

李敖生之日,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三年七个月,中国东北已在日本军控制之下,日本军导演的'满洲国'也成立了三年多。

为不做亡国奴,全家迁到北平,全家共达十九口之多。爸爸仰事俯畜、平辈支援,负担之重,也就可想而知。可是到北平后就七七事变,国民党又弃人民而逃,我们又做了亡国奴。

青年时期考入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后来改为法律系司法组)。九月十四日入学。

暑假后历史系三年级。三月一日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中学旧作《从读<胡适文存>说起》。

暑假后历史系四年级。七月毕业。九月九日去凤山陆军步兵学校,受第八期预备军官训练。官拜少尉排长,下野战部队,足迹遍台湾南部。

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大力提倡'全盘西化',并宣扬自由主义思潮,反对中国国民党独裁,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努力(其第一篇稿子是《老年人和棒子》1961.6.1)。

二月五日在澎湖退伍。六日上船,抵台中。十五日北上,十七日租下台北新生南路三段六十巷一号'四席小屋'。六月十五日搬到新店狮头路十七号'碧潭山楼'。八月十八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十一月一日在《文星》第四十九期发表《老年人和棒子》。三月十九日自动在历史研究所休学。九月一日出版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十二月一日在《文星》第九十八期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批评国民党。十二月二十六日,杂志被封杀。四年的《文星》风云告一段落。

八月十日再度入狱。入狱后即开始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一直不断。二月十日出狱,发表有关司法黑暗、监狱黑暗文字,并陆续为许多冤狱抱不平,引起行政院院会、中外舆论、电视、立法院以被迫害者的重视。在国民党立委温士源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传后一周,新竹少年监狱即发生空前大暴动。


在清华演讲

出狱后大量为党外杂志写文章,公论所在,蔚为重镇。'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四月二十五日,党外人士为我在紫藤庐祝寿,虽然许荣淑等监邀,我不肯露面。六月出版《三情之书——李敖的情诗、李敖的情书、李敖的情话》。八月二十八日起,实行'隐而不退'。

继续每月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二月一日出版《李敖全集》第七册、第八册。八月至十一月另出版《李敖千秋评论号外》三册,全年密集写作,生平仅见。

继续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其中有12期于出版后遭到查禁:

自1月起,又加出'万岁评论丛书',每月一册,与'李敖千秋评论丛书'错开出版,但其中有8期于出版后遭到查禁。另为'政治家'主持专栏、任'自由时代'总监。十月,出版《蒋介石研究六集》。6月,出版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并于2000年凭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1月1日,创办'李敖求是评论'月刊,共出版六期。


李敖与大女儿李文

获聘为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教授中国思想史等课程……开始在真相电视台开讲'李敖笑傲江湖'节目,因批评时政而成为电视媒体焦点。五月一日出版《李敖回忆录》。八月,'李敖网页'登上全球资讯网。代表新党参加竞选'中华民国总统',却于投票日数日前宣布支持另一个候选人宋楚瑜。再度进军政坛,以无党籍身份参加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获得当选。

赴中国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发表学术讲演。

2006年12月29日,于凤凰卫视电视栏目《李敖有话说》最后一集中,宣布自己将开始专心写作。9月30日,成立中国智慧党;11月20日,发行《李敖议坛哀思录》同时宣布退出政坛。同年发行《虚拟的十七岁》。

2011年,重返政坛,入围首批十名亲民党民意代表之一。

2013年9月13日和9月12日,参加台湾电视节目《新闻龙卷风》,点名批评马英九在女人面前是小白脸,在政客面前是大野狼,并且在王金平事件中,呼吁王金平联合各个政党,共同推翻马英九,并且要让人民清醒的认识到台湾是假民主。

为您推荐

瓦西里·康定斯基早年经历

1914年以前的康定斯基 着名油画《哥萨克士兵》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完美的教育;中学时代,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仍..

王国维早年经历

王国维   1877年12月3日(清末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州城。 王氏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风,对王国维的成长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

阿尔普早年经历

1887年9月16日生于斯特拉斯堡,1966年6月7日卒于瑞士巴塞尔。曾在德国魏玛美术学校和巴黎的朱利安学院接受艺术教育。 他的作品大多有抽象的特点,但他不愿用'抽象'一词来称呼自己的作品,而把它们称作实体,说明构思作品时..

朱桂芹早年经历

谷秀荣早年经历

1946年,谷秀荣出生在南阳市方城县偏僻的乡村,小时候放过牛、割过草,当过生产队妇女队长,没上过几年学,更没接受过戏校的'科班'训练,靠着勤学好问、反复实践,她终于自学成才。9岁那年,谷秀荣进入当时的公社文艺宣传队,1963年7月..

才旦卓玛早年经历

1937年6月出生于西藏日喀则,1956年11月至1957年8月,在西藏日喀则文工团当学员。之后被保送进了第一所西藏公学'陕西咸阳西藏公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进修。1957年年初,才旦卓玛到内地参观北京、上海、武汉及东北等地。1958年..

李国麟早年经历

李国麟小学就读军器厂街警察小学。中学就读慈幼英文学校,后转入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完成中五课程。中五毕业后想投考加入警队,但遭到当差的父亲反对。1974年,李国麟报读第四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被取录,同期者有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