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梨陀娑作品简介

迦梨陀娑作品

《优哩婆湿》

(剧名全译是《通过勇力获得优哩婆湿记》)是5幕剧,描写天国歌伎优哩婆湿和人间国王补卢罗婆娑相爱的故事。优哩婆湿和补卢婆娑的故事是印度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迦梨陀娑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进行创造性改编,赋予这个古老神话传说以全新的意义。剧中的优哩婆湿虽然是天女,但她作为歌伎,命运掌握在天帝手中,这正是人间歌伎地位的反映。迦梨陀娑在剧中热烈歌颂优哩婆湿冲破天国罗网,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和世俗幸福的叛逆精神,闪烁着民主性的思想光芒。《优哩婆湿》全剧富于浪漫色彩,诗情洋溢,风格爽健明朗,文字朴素、生动、优美,结构紧凑。其中的第4幕尤为着名。

《沙恭达罗》

(剧名全译是《由于一种信物而重新找到沙恭达罗记》)是7幕剧,描写净修林女郎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婚姻故事。豆扇陀行猎时遇见沙恭达罗,两人相爱而结婚。不久,豆扇陀返回京城,临别时,将戒指作为信物交给沙恭达罗。后沙恭达罗怀着身孕,上京城去找国王。但由于遭到仙人诅咒,结果失落了戒指,豆扇陀也完全忘却往事,拒绝接纳沙恭达罗。最后,豆扇陀重新获得沙恭达罗遗失的戒指,诅咒的魔力随之解除,破镜终于重圆。关于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诗《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匠心独运,将这个古老而平凡的故事改造成充满诗意的戏剧。剧中沙恭达罗形象丰满,性格完整,是一位印度古典美的女性形象。《沙恭达罗》赞美纯真的爱情,颂扬下层人民的正直善良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以婉转曲折的方式鞭挞统治者的灵魂。在艺术上,全剧诗意盎然,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细腻,风景描绘优美,语言丽而不华、朴而不质,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沙恭达罗》在古代印度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在中世纪,又被大量译成各种印度方言。在近代,也正是《沙恭达罗》首先为迦梨陀娑赢得世界声誉。1789年英国梵文学者威廉·琼斯率先将《沙恭达罗》译成英文出版,并称颂迦梨陀娑为'印度的莎士比亚'。此后,《沙恭达罗》被译成其他欧洲文学,在欧洲文学界,尤其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在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出现过多种《沙恭达罗》译本,但都是根据英译本或法译本转译的。1956年,中国首次出版依据梵文原着翻译的《沙恭达罗》(季羡林译)。自5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两次将《沙恭达罗》搬上舞台。

为您推荐

约翰·济慈作品影响

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提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个内涵深刻的命题,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济慈对英国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众多的的诗人和艺术家:丰富的感官描写,舒适..

约翰·济慈作品特点

约翰·济慈 济慈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济慈的诗歌写作方向特别,描写手法细腻,以文辞声调之美着称。他带给无数读者新的视角,引导每一个..

约翰·济慈代表作品

《仿斯宾塞》 《伊莎贝拉》 《圣亚尼节前夜》 《许佩里恩》 《夜莺颂》 《希腊古瓮颂》 《秋颂》 《忧郁颂》 《白天逝去了》 《生命之手》 《安迪密恩》 《海伯利安》 《蝈蝈和蛐蛐》 《每当我害怕》..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人物作品

皮日休作品一览

诗歌鉴赏 汴河怀古(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

梁佩兰作品欣赏

舟发阊水至饶阳道中作八首(其四) 小雨湿自好,秋花鲜向人。 秋花照江水,一片江南春。 白露节未降,白云怀已新。 扁舟语舟子:花下且垂纶。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其一) 大节平生事,文章复不刊。..

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作品赏析

维吉尔《牧歌》第十首 阿瑞图莎呵,惠允我完成这最后的劳作吧:我要为伽鲁斯赋诗一篇,要精短些, 这样梨柯瑞丽自己就可以念: 有谁会拒绝给伽鲁斯的诗篇? 因此,当你流经西西里的水域, 但愿咸苦的多里斯别把她的波浪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