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梅内斯1881年12月24日生于安达卢西亚的莫给尔镇,1958年3月29日卒于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大学毕业后前往马德里谋生,从此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拉美现代主义'诗圣'卢文·达里奥过从甚密。遍游欧洲各国。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移居南美小国波多黎各,任大学教师。1956年'由于他的抒情诗为情操的高尚和艺术的纯洁提供了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迁回西班牙居住。希梅内斯创作伊始,便接受了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并以卓异的诗才引起诗坛的关注。1900年,拉美现代主义诗歌人创始人鲁文·达里奥在马德里召见了他,不久又以诗歌相赠。同年,希梅内斯发表诗集《白睡莲》和《紫罗兰的灵魂》。这一年由于父亲暴病身亡,诗人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忧伤使诗人多次住进疗养院。病愈后重返马德里诗坛,1916年去美国。这期间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歌颂大自然,抒发对童年和故乡的强烈怀念之情,但由于诗人被忧伤困扰,诗歌的格调低沉、哀婉,赞歌蕴含着挽歌的情调。主要诗集有《诗韵集》(1902)、《裴哀的咏叹调》(1903)、《遥远的花园》(1904)、第一哀歌集《纯粹的挽歌》(1909)、第二哀歌集《温和的挽歌》、第三哀歌集《悲哀的挽歌》(1910)、《春之组曲》(1910)以及着名的自传性散文诗集《柏拉特罗与我》等。1916年,诗人在美国与波多黎各女诗人兼翻译家塞诺维亚结婚。这一结合使希梅内斯在人生和创作道路上发生重大转折,从此诗人生活、精神和诗歌面目一新。由此诗人创作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现代主义影响明显消退,形成了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独特风格。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长诗《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1917)、《永恒》(1918)、《石与空》(1919)、《一致》(1925)和《全集》(1936)等。西班牙内战时间,诗人站在共和国一边,后被迫流亡国外。二次大战期间,他为和平奔走,呼吁人民反战。这时期主要作品是散文集《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1942)和'20世纪最杰的象征主义代表作'长诗《空间》(1954)。晚年,诗人对西班牙独裁政治不满,定居波多黎各,从事诗歌理论研究,主张创作'纯粹的诗'。他的诗歌和诗论对西班牙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由于他的西班牙文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着作。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胡安·拉蒙·希梅内斯于1956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