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炽个人履历

刘炽从小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九岁时身为银行职员的父亲失业,三代人生活坚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到西安三仙庙里打扫佛堂,以此混口饭吃。庙里有一只古乐队,于是刘炽便学起了唐代古乐,师从富振中(在古乐界德高望重)学习了萧、云锣、全部打击乐器和佛曲领唱。和笛子师傅王六爷(古乐界笛子权威)的笛,这使刘炽成为古乐队中的'全才',擅长云锣、笙、笛、记工尺谱的演奏的刘炽很早就显示出他的艺术才华,成了一名优秀的小演奏员,给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12岁时(1933年)因家贫困,考入西京印书馆,在铸字车间当童工。15岁那年西安事变发生,整个西安沸腾起来电影《英雄儿女》DVD封面。刘炽每天上街为印书馆卖'号外'从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悟到中国大地希望曙光的所在。听说离西安不远处有一支红军队伍,就偷偷离家,步行90里,1936年12月25日到了云阳镇。当时便参加了工农红军,当时任红军留守处处长、前红三军团副参谋长、29岁的伍修权将军亲自给他戴上的红军帽,发了红军装。最初被送进红军大学当学员,后又到'红军剧社'当小演员。从此,刘炽从一个铸字的童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名小战士。在北上延安的途中,刘炽兴奋得不能自己,又跳又唱。一位东北军的军官说:'这娃像颗小火苗,一张能唱歌的嘴,两撇又粗又重的眉毛,活像个炽热的炽字组成的人,叫啥刘德荫么就叫刘炽吧!'到延安后,有着传统封建意味的原名就这样被人们所遗忘了。'刘炽15岁。他是陕西省银行经理的儿子(海伦·斯诺记错了。刘炽的父亲刘彭卿并不是陕西省银行的经理,只是一个银行的职员),受西安事变影响,倾向‘革命’参加那时的东北剧社,于是他在1936年12月25日逃出家庭参加红军剧社'。'1946年12月9日刘炽与中学学生参加示威,向临潼前进。要求蒋介石不要继续进行内战,组织统一战线。他在示威的前排,当时张学良在路上劝他们回去,因为恐怕蒋介石的宪兵会向他们开枪——两个学生已经受伤,示威是在一种极愤激的状态之中。就从那时起,刘炽要做一个革命者,而非一个银行家的儿子……'1938年4月10日,一所专门为革命培养文艺人才的学府——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了。这所由毛泽东、周恩来领导,由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共同发起创办的学校,设立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几个系,拥有一批杰出的教师,一成立就吸引了从祖国四面八方投向革命圣地的青年。鲁艺校址,初设在延安古城北门外西侧的山坡上。1939年迁到古城东门外桥儿沟。鲁艺音乐系的教师阵容强大,吕骥教自由作曲,向隅教和声,冼星海教作曲与指挥,杜矢甲教声乐……1939年刘炽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刘炽考入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第三期,成了冼星海的高足,开始了他的'科班'音乐生涯学习作曲和指挥。毕业后进入音乐研究室当研究生兼助教。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到了当时录取延安鲁迅文学院音乐系的情景:'我那时考可不像现在。记得我到冼星海老师的窑洞时,只有他一人坐在那里,我站在他前面。他让我唱歌,我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又让我唱了首《救国军歌》,让我谈谈对这两首歌的理解。就这么简单,我被录取了。'刘炽刚刚入校就赶上学校排练《黄河大合唱》。宝塔山下,延水之滨,在一排排窑洞下面的山坡上,一位身着短裤,灰色上衣,脚踏草鞋的中年人,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指挥着百多人的合唱,他,就是冼星海。刘炽早就仰慕冼星海的大名了。这位贫苦船工的儿子,在贫困窘迫中在巴黎师从法国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作曲家保国罗·杜卡学习,回国后,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黄河之恋》、《热血》,都为刘炽久久吟唱,当他入学不久,在鲁艺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听完《黄河大合唱》后,他便为这气势宏阔的大型场乐作品深深震撼了!音乐概论、音乐运动、普通乐学、视唱、练耳、作词法、指挥、自由作曲、作曲法、合唱、器乐……第一学期功课多,刘炽每天啃那些枯燥的讲义,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到第二学期分组研究时,他来到作曲组却如鸟儿投林般畅快了。刘炽迷上了作曲。枯燥的音阶在他的组合下变得浪漫异常,简单的音符在他的编织下产生出许许多多陌生迷人的音响,一种新的语言从他心里如小溪般流淌出来。冼星海要求学作曲学员每周交一首习作,他的第一篇习作是刘御作同的《陕北情歌》,冼星海在他的作业本上批:好。第二篇交的是一首儿童歌曲《叮叮当》,冼星海批:很好。第三篇刘炽交了一首混声二部合唱《打场歌》,冼星海为这孩子的灵气激动了,兴奋地在曲谱旁批道:'非常好,我希望它能在全国传唱!'冼星海的青睐,激起了刘炽更大的热情,这时候,冼星海却在他头上洒下丝丝细雨:小刘,搞作曲,要以民族音乐为创作主体,但还要向欧洲的歌剧、交响乐学习,要兼收并蓄,还要从文学与其他艺术中吸取养料……于是,他开始接触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开始读《安娜·卡列尼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罗米欧与朱丽叶》……他继续到民间采风,凭借他独特的记谱方式,深藏起许多陕北、蒙古、新疆民歌和他家乡的小调,这些素材犹如条条溪流汇入他心中的音乐之泉。他一直认为:民族民间音乐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源泉。从在鲁艺开始,他的衣袋里就朝夕不离地装着一本用粗马兰纸装订的搜集民歌的小笔记本。他与马可、安波、张鲁、关鹤童在延安被称为与民间音乐结缘的'五人团'。1940年5月,冼星海将赴苏,刘炽对恩师的离去恋恋不舍,他一直把星海送到南去的汽车上,他捧上手中的《联共(布)党史》请星海题字,星海落笔疾书——'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这珍贵的题词,刘炽50多年来一直铭刻在心,化作他音乐创作的灵魂。1940年10月,刘炽从鲁艺音乐系毕业,进音乐室当研究生不久,就奔赴鄂尔多斯草原考察蒙古族音乐。蒙古族文艺考察团由王锋带队,朱丹、王亚凡、李建彤、马寅与刘炽同行。他们来到伊克昭盟乌审旗,搜集民风、民俗、民间音乐。刘炽年龄最小,他身穿蒙古族服装,拜访活佛,结交喇嘛,与牧民交朋友,很快采录许多蒙古族民歌,他不只能记下来,而且很快就能唱出来,博得许多蒙古同胞的喜爱,由于他不会讲蒙语,老乡说:'这小伙,把蒙古话芯了,但还是咱蒙古族人。'解放战争时期,刘炽到东北,开展了许多音乐活动,创办了音乐学校、星海合唱团,任校长、团长、指挥,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音乐工作者。指据了关外第一场黄河大会唱,开创了电台教唱革命歌曲的先例。在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起了很大作用。1942年,他们写成《七月里在边区》,把典型的陕北民歌七声徽调式赋以乐观、开朗、向上的崭新情趣,一下子就在边区传开了。这一年鲁艺成立了'大秧歌队',田方当大队长,刘炽成了总导演。以陕北民歌风为特色的秧歌红红火火地扭起来了,刘炽与严正当龙头,后来成为《五朵金花》导演的王家乙是'龙尾',很快在陕甘宁边区出了名。安波的《兄妹开荒》一炮打响,刘炽充满乐观幽默感的《送盐》也成为新秧歌运动中有光彩的作品。1943年,他为秧歌剧《减租会》编曲,他巧用陕北的古道情和山西的新道情完成的独唱曲《翻身道情》一直风行至今,郭兰英在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获得金质奖章。1944年,为庆祝苏联红军反法西斯的历史性转折,刘炽与贺敬之合作写《胜利鼓舞》,他从已掌握、运用得相当圆熟的陕北民歌风中一跃而出,唱出一支振奋人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和声商调式进行曲——这里从'5'七度下行跳跃到'6',运用了欢呼的乐句,新颖而又极为大胆,自然而又富于逻辑性,强烈而平稳。它第一次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写作勇壮的进行曲并不是非用大调式不可。《胜利鼓舞》由秧歌队演出后,很快在解放区传开,毛主席看了鲁艺大秧歌队的演出说:'很有中国气派。'1945年,刘炽随东北干部团从延安出发,横跨五省,长途步行来到辽宁沈阳,担任东北文艺工作团音乐部主任,他又抓紧搜集挖掘东北民间音乐,在他创作《工人大合唱》、《生产忙》时,新的音乐素材迅速得到了应用。'你想让人民喜爱你的歌吗,那就决定于你是否热爱人民喜爱的歌。'刘炽从自己的创作中得到这个感受,于是,他面对《我的祖国》歌词,找来了解放以来群众最喜欢的几十首歌曲,再精中选精找出十首:《二月里来》、《纺棉花》、《草原情歌》、《五哥放羊》、《康定情歌》、《小河淌水》、《对面山上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小放牛》(与根据《小放牛》改写盼《卢沟问答》)。刘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星期,除了吃饭、睡觉、散步、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唱这十首歌。唱累了用笛子吹,吹累了又唱,从中揣摸,体会这些歌曲奥秘,分析它们的旋律,情趣,节奏特点,语言性与矛盾性的统一,曲式的结构逻辑,调式调性的规律……刘炽'走火入魔'了。他在痴迷中似乎抓到点什么——根据这首《小放牛》改写《卢沟问答》的头两句被他们捕捉到了。刘炽把这头两句略加改动,作为新歌的动机种子,动机找到了,刘炽欣喜难捺。如何发展这个动机?他投入了最真挚的情爱。那些可爱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他们牺牲前的刹那间痴情地,如饥似渴地怀念祖国——母亲的高尚纯洁感情,促使刘炽很顺利地把宝贵的种子培育成幼苗,又把幼苗培育成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啊,'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他仿佛和'最可爱的人'一起看到了江南那优美如画的江山,迎风的稻浪,一起插秧褥草的亲人……他一气呵成了前五句歌词的曲谱,起、承、转、合非常顺畅。

为您推荐

文天祥个人履历

早期经历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做官。着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居功至伟。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文天祥赴京师临安(今..

珀西·比希·雪莱个人履历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

罗西尼个人履历

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卓阿基诺·罗西尼生于意大利的佩萨罗,成长在一个音乐家庭里,自1806年起开始得到正规的音乐训练。1810~1829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创作了一生所有的三十多部歌剧及其它作品。罗西尼的生活和..

让·保罗·萨特个人履历

史蒂芬·金个人履历

早年生活斯蒂芬·埃德温·金于1947年9月21日由唐纳·爱德温·金与妮莉·露丝·皮尔斯贝瑞·金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当金两岁大时,他的爸爸去买包烟而且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金的妈妈让她独立养育金和他的认养哥哥大卫,..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个人履历

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

理查德·施特劳斯个人履历

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他最初严格地学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但后来赞赏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音乐,从而完全转向标题音乐。从他的作品目录中就可看出,除了他在年轻时写作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