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PearlS.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着名美国作家。本名珀尔·布克。赛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赛金花'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赛珍珠于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立即印成为畅销书,1938年因此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一生中,赛珍珠创作了超过100部文学作品,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题材包括小说,小故事,剧本和儿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性的。她的作品主题涵养了女性、情感(广义的)、亚洲、移民、领养和人生际遇。1892年,赛珍珠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父亲中文名赛兆祥,母亲凯丽。父母是美国南方长老会的传教士。1892年10月,随父母到达中国,居住在清江府(今江苏淮阴)。她在那里长大成人,首先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然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值得一提的是,从幼年起,她就在鼓励声中开始写作。1900年,因中国北方发生义和团运动,赛珍珠首次回到美国故乡。1902年,重返中国镇江。受教于前清秀才孔先生。1905年,孔先生患病逝世。后赛珍珠就读于崇实女子中学。1910年,随休假的父母游历欧洲。期间,被父母送往瑞士纳沙特尔附近的一所法语学校寄读。9月,赛珍珠回到美国。最终入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市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1914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教授心理学。11月,返回中国镇江,接替母亲的教会工作,兼授润州中学和崇实女中英文。1917年,与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结婚,从事传教工作。婚后随丈夫迁居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19年,赛珍珠在南京生下了第一个小孩。由于产后并发症,从远赴美国诊治,,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1917年,与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结婚,从事传教工作。婚后随丈夫迁居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19年,赛珍珠在南京生下了第一个小孩。由于产后并发症,从远赴美国诊治,,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1923年,《也谈中国》刊载了《大西洋月刊》(1月号)。写中国题材的其他小说、散文开始在美国报刊杂志发表。1925年,回美国读书。向纽约州伊萨卡市康奈尔大学递交论文《论西方对中国生活与文明的影响》,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第—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发表于《亚洲》杂志。当年带着领养的三个月女婴回到中国。继续担任国立东南大学外文系兼职教师。1927年,北伐军进入南京,她离开中国,经上海避居日本长崎。1928年,重返中国南京,在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英文。1929年,在金陵大学寓所,完成小说《大地》的创作。1930年,长篇小说《东风•西风》出版。1889年4月6日出生于智利北部科金博省比库尼亚城艾尔基山谷的小镇,原名卢西亚·戈多伊·阿尔卡亚加。她九岁练习写诗,十四岁开始发表诗作。1905年,进短期训练班学习,毕业后成为正式教师。从1905年起米斯特拉尔就在地方报刊发表诗歌。1906年,在科金博省省会拉塞雷纳的坎特拉小学任教时,和铁路职员罗梅里奥·乌雷特相识并相恋。婚前,对方摒弃了她,另有所爱。1909年,性格内向且已另有所爱的乌雷特因不得志而举枪自杀,这使米斯特拉尔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此她立誓终身不嫁,对死者的怀念和个人忧伤成了她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死的十四行诗》(1914年)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1911年转入中学任教。此后10余年间辗转各地,历任中学教务主任、校长等职。1914年,在圣地亚哥的'花节诗歌比赛'中,她以悼念爱人的三首《死的十四行诗》获第一名。1918年至1921年,米斯特拉尔任阿雷纳斯角女子中学校长。1921年调至首都圣地亚哥,主持圣地亚哥女子中学。1922年,由于教育工作上的成就,应邀到墨西哥参加教育改革工作。同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西班牙研究院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绝望》。《绝望》是米斯特拉尔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共有七章,其中五章是诗歌,分别为《生活》、《学校》、《童年》、《痛苦》、《大自然》,另两章是散文诗和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深邃的觉醒、憧憬和绝望。她以清丽的形式表现了深邃的内心世界,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年,她的第二本诗集《柔情》出版。这是一本歌唱母亲和儿童的诗集,格调清新,内容健康,语言质朴。1924年回国,接受了硕士学衔和最高退休金。同时又被政府任命为驻外代表,先后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布鲁塞尔和美国去作领事。1938年发表第三本诗集《有刺的树》后,她的诗内容和情调有了显着的转变。她放开了眼界,扩展了胸怀,由个人的叹惋和沉思转向博爱和人道主义,为穷苦的妇女和孤独补求怜悯,为受压迫被遗弃的人们鸣不平。1945年,'因为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1954年,诗人的最后一本诗集《葡萄区榨机》出版。她的思想境界较前更为开阔,对祖国,对人民,对劳苦大众表达了浑厚的情感,标志着她的创作达到了更新高度。1957年1月10日,诗人病死于美国纽约。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