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1894年,进入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期间,开始研读马克思的作品并参加革命活动。
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
1900年,开始参加地下政治活动,在高加索一些工业中心组织罢工、示威。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化为孟什维克派和布尔什维克两派后,斯大林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派。
1904年12月,领导巴库工人大罢工。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
1912年2月,被选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主编苏共的机关报《真理报》。
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再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参加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1918年至1920年,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
1922年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苏联党中央总书记。
1922年12月,在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1928年,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化和工业化,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
1934年底开始,斯大林发动了一场政治恐怖风暴,处决了许多曾支持他掌权的老党员以及苏联红军和苏联红海军的大多数中高级军官。
1936年,在苏联红军和红海军中实行红军式军衔制。
1936年12月,在第八次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批准了在斯大林领导起草的第一部苏联宪法,即所谓'斯大林宪法'。1940年,恢复实行俄罗斯传统军衔制。
1941年5月至1946年3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1941年6月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41年冬季,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期间,斯大林始终留在首都组织大反攻,带领苏军先后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使二战的形势出现根本转折。
1945年2月,参见雅尔塔会议,与美、英共同确定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各国利益分配的基本问题。
1945年6月,获苏联最高军衔'大元帅'称号。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2年10月联共(布)十九大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斯大林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安放在列宁墓。
1956年,赫鲁晓夫主持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
1961年,斯大林的遗体被火化后掩埋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