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前
斯大林在30年代主导苏联外交。他先逐步改善与英法等国家的关系,1933年又同美国正式建交。1934年苏联被接纳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使苏联走出了建国初期孤立的处境。1933年,苏联根据和平不可分割和进行集体抗击侵略的原则提出集体安全政策,1939年苏联外长马克西姆·李维诺夫倡议进行英、法、苏三国关于缔结军事互助协定的莫斯科谈判。但英、法执行绥靖政策,拒绝与苏联合作共同遏制法西斯的侵略和扩张。
斯大林与英法建立反对纳粹德国的同盟遭遇失败,于是转而寻求和德国建立和平防止苏联被纳粹德国首先进攻。同期阿道夫·希特勒也为避免使德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遂于1939年8月23日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与苏方代表莫洛托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秘密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包括了对波罗的海三国和对波兰的瓜分。
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与1937年8月20日与刚刚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一直到1941年初斯大林与日本国签定《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愿队才撤离中国回苏联。
与中国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在苏联保证'不干涉新疆事务,不在中国东北长期驻军不回,不以任何形式援助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一切武装'的条件下,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权独立国家。
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控制了中国满洲(中国东北)及蒙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苏军于1946年在撤离满洲回国之前,依然为中共抢占满洲的真空地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1950年2月,苏联与中国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国结盟并为之提供经济援助。
与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斯大林从1950年12月也开始派遣苏联空军的精锐战斗机飞行员秘密支援朝鲜,苏联飞行员被命令必须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而且空中行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只被允许在鸭绿江南岸的'米格走廊'一带上空作战。1953年7月27日,参战双方,由南日大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朝鲜与新中国的代表团,和由马克·克拉克上将为首席谈判代表的联合国军与韩国的代表团,最终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