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泽(现今波兰的格但斯克)一个小贩之家,父亲是德意志人,母亲是属于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
爱好戏剧和读书的母亲使格拉斯从小就受到较多的文学艺术熏陶。
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正值纳粹统治时期。
他参加过希特勒少年团和青年团,未及中学毕业又被卷进战争,充当了法西斯的炮灰。
1945年4月,十七岁的格拉斯在前线受伤,不久就在战地医院成了盟军的俘虏。
1946年5月,他离开战俘营,先后当过农民、矿工和石匠学徒,1948年初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版画和雕刻,后又转入柏林造型艺术学院继续深造,1954年与瑞士舞蹈演员安娜·施瓦茨结婚。
格拉斯最初是以诗歌登上文坛的。
1955年,他的《睡梦中的百合》在南德广播电台举办的诗歌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格拉斯1956年的诗集《风信鸡的长处》和1960年的《三角轨道》既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又受到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联想丰富,激情洋溢,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格拉斯几乎在写诗的同时也开始创作剧本。
早期的剧作如1954年的《还有十分钟到达布法罗》、1957年的《洪水》、1958年的《叔叔,叔叔》和1961年的《恶厨师》,明显受到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影响。
后来还有两个剧本,是1966年的《平民试验起义》和1969年的《在此之前》,试图将戏剧情节变为辩证的讨论,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
格拉斯自称这两出戏是布莱希特'从史诗戏剧发展到辩证戏剧'方法的延续。
然而,《平民试验起义》却歪曲了布莱希特在东柏林工人暴乱期间的形象,因而遭到普遍非议。
在尝试了诗歌和戏剧之后,格拉斯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
1958年,'四七社'成员在阿尔盖恩的大霍尔茨劳伊特聚会。
君特·格拉斯
格拉斯朗读了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铁皮鼓》的第一章,受到了与会者一致赞扬,格拉斯为此也获得了该年度的'四七社'文学奖。
小说以作者的家乡但泽以及战后的联邦德国为背景,采用第一人称倒叙手法,再现了德国从二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中期的历史,揭露了希特勒法西斯的残暴和腐败的社会风尚。
在《铁皮鼓》之后,格拉斯又在1961年写出了小说《猫与鼠》,在一九六三年写出了小说《狗年月》。
1967年的第三部诗集《盘问》政治色彩较浓,格拉斯也一度被称为'政治诗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格拉斯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是社会民主党的坚定拥护者。
1965年和1969年,他曾两度为社会民主党竞选联邦总理游历全国,到处发表演说。
1972年的小说《蜗牛日记》追述了作者1969年参加竞选活动的经历和对纳粹统治的思索。
格拉斯与社会民主党前主席、前联邦总理威利·勃兰特交情甚笃,曾经多次陪同勃兰特出国访问。
1982年11月,格拉斯在社会民主党争取连任的竞选失利之后加入了社会民主党。
自1972年起,格拉斯潜心于长篇小说《比目鱼》的写作,一九七七年出版。
1979年的《在特尔格特的聚会》是格拉斯献给'四七社'之父汉斯·维尔纳·里希特的一部借古喻今的中篇小说。
它通过描写一六四七年夏天一群德国作家在明斯特与奥斯拉布吕克之间的特尔格特的聚会,反映了三百年以后的'四七社'作家的活动。
读者从西·达赫、格里美豪森、马·奥皮茨、安·格吕菲乌斯等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巴罗克时期的德国作家身上,不难看到里希特、格拉斯、伯尔、赖希一拉尼茨基、恩岑斯贝格尔这一代战后作家的影子。
1979年秋,格拉斯偕新婚的第二位夫人、管风琴演奏家乌特·格鲁奈特访问中国。
回国以后,在1980年写出了《头脑中诞生的人或德国人死绝了》。
此后,作家宣布暂停写作,埋头从事版画和雕刻。
格拉斯不仅是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而且还是一名颇有名气、技法娴熟的画家和雕刻家。
他自幼喜欢绘画,声称绘画和雕刻是他的第一职业。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绘画与文学密不可分,正如他自已所说,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他的许多诗集里都有他自已绘制的插图。
这些插图的内容和形式大多与诗歌的内容紧密配合,为诗歌提供了形象的注解。
将文学作品的主题变为作画的对象,是格拉斯美术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经过长达五年的创作间歇,格拉斯在1986年3月出版了长篇小说《母老鼠》。
评论界对格拉斯的新作褒贬不一。
为了与评论界保持一段'距离',格拉斯在1986年春天偕夫人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
1987年初,格拉斯夫妇经葡萄牙等国返回柏林。
10月,在格拉斯六十岁生日之际,鲁赫特尔汉德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套《格拉斯选集》。
这套选集分为十卷,分豪华本和简装本两种,收入了作家已发表的所有重要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杂文、演讲词以及谈话录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