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父亲午休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大气不出,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地,寂然无声。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个咯噔,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父亲就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勇敢说穿高底鞋
杨绛在北京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岁,随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梳'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她们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样嵌在鞋后根,而是位于鞋底正中,俗称'高底鞋',或依其形状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满族女子穿上这种鞋,不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来,前倾后仰,婀娜多姿。父亲有一次问杨绛:'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杨绛认真思索了一会,答:'要!'。
懂事捡饭粒
杨绛六岁,进辟才胡同女师大附属小学读书。她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包饭。一天,小学生们正在用午餐,适逢一批客人进来参观,主陪的不是别个,正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她当时担任女高师的'学监'。贵客驾临,饭厅一片肃然,小学生们埋头吃饭,鸦雀无声。杨绛背对着门,没有看清形势,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饭粒。三姑母见状,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说了一句悄悄话,杨绛省悟,赶紧把饭粒捡起放进嘴里。旁边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样子办。
为您推荐
婚姻爱情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
杨绛与钱钟书
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
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
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
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钟书。
1935年,..
杨绛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正直敦厚,正如她评价自己译作《吉尔·布拉斯》的着者勒萨日一样:'一身傲骨,不肯迎合风气,不肯依附贵人。他敢于攻击时下的弊端,不怕得罪当道。他不求名位,一生只靠写作谋生。'
论做人:努力做一个不媚..
《朗·莱金》(1970年首部小说作品)
《夜卵》《白桦林》
《哥白尼博士》(1976年布莱克纪念奖获奖作品)
《开普勒》(1981年卫报小说奖获奖作品)
《牛顿书信》《梅菲丝特》
《证词》(入围1989年布克奖提名,1989年吉..
2005年10月在伦敦市政厅,维尔爆冷力挫被英国媒体及书商一致看好的大热门朱利安·巴恩斯(JulianBarnes)与'宿敌'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凭小说《海洋》(TheSea)获得5万英镑奖金。
约翰·班维尔
班维尔曾在1989年'杀'..
《海》是班维尔的第14部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位名叫马克斯·莫顿(MaxMorden)的伤感的中年艺术史学家,为忘却丧妻之痛回到儿时曾度过一个暑假的爱尔兰海边小镇。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也是一部关于衰老的故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