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斯(HalldórKiljanLaxness,1902—1998),原名哈尔多•格维兹永松,一九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生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父亲为一筑路工领班,在作家三岁时,携家迁居雷克雅未克附近乡间,开办了拉克斯内斯斯农场。这位未来的作家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笔名。拉克斯内斯斯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七岁就会做诗,编故事。他只在拉丁学校和雷克雅未克一所中学受过几年正规教育,十六岁便辍学离校自学,并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翌年,十七岁的拉克斯内斯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自然之子》(1919),作品描写了冰岛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充满乡野的浪漫情调。一九二三年,拉克斯内斯斯皈依了天主教,进卢森堡一座本尼迪克教派修道院潜修,并用古代爱尔兰圣徒'基里扬'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第二名字。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在那儿研究神学、哲学和拉丁文,并写成第二部长篇小说《在圣山下》(1924)。小说描写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着重反映了自己的信仰转变过程,并进行了深入的内心自我剖析。一九二四年,由于对宗教的强烈兴趣,他前往英国,在伦敦的耶稣会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一九二五年,他又转赴意大利,到罗马进修,并拟接受圣职。但在当时的各种哲学、文学思潮冲击下,他思想上极为矛盾,渴望获得新的自由。描写一个来自克什米尔的青年为在各种思潮中选择一种信仰而苦恼的长篇小说《来自克什米尔的伟大织工》(1927),带有自传性质,反映了作者本人这一时期内心斗争的历程。作品在思想观念和创作手法上,显然受斯特林堡、弗洛伊德、普鲁斯特等人的影响,小说中采用的某些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曾引起激烈的争论,但它在冰岛文学中仍不失为一部重要作品。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拉克斯内斯斯旅居加拿大和美国。一九二九年,拉克斯内斯斯回到冰岛,结婚后定居于雷克雅未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年代,他创作了三大长篇:《莎尔卡•伐尔卡》(1931—1932)、《独立的人们》(1934—1935)和《世界之光》(1937—1940),从而奠定了他在北欧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
光绪六年(1880年)随父往河北分巡道(今河南武陟县)。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试中式。返长沙,与王闿运等人结碧湖诗社。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殿试,中三甲四十五名进士,授吏部主事,旋弃职。侍父在湖北布政使任所..
1904年7月12日出生于智利中部的小镇派罗(Parral),父亲(JosédelCarmenReyesMorales)是一位铁路工人,母亲(RosaBasoaltodeReyes)是一名小学教师。聂鲁达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因严重的肺结核去世,两岁时聂鲁达随父亲搬迁至覃缪科(Temu..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李汉荣,陕西省政协委员,着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3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
马丁·斯科赛斯1942年11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的一个熨衣工家庭,父亲露西奥诺·查尔斯·斯科赛斯(LucianoCharlesScorsese)和母亲凯瑟琳·斯科赛斯(CatherineScorsese)都是制衣厂工人,虔诚的意大利裔天主教徒。马丁还有一..
初期作品:1977年《书记的办公桌》入选'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35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1979年毕业创作《老猎手》参加湖北省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武汉)。1980年作品《女人体》刊载于《中国高等美术学院雕塑作品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