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特·施韦泽非洲岁月
施韦泽虽然自幼多才多艺且发展顺利,但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从小向往的服务与帮助他人的志愿。二十九岁时,施韦泽读到了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极需医疗援助的文章,这促使他在次年做出了一个震惊他的父母和好友们的决定:放弃了他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去学习。八年后,施韦泽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1913年和他志同道合的伴侣海伦远赴西非加蓬的兰巴雷内,在原始森林边的奥顾(Ogooue)河畔建立了施韦泽医院,开始为非洲人民奉献他的爱心。
施韦泽从三十几岁去非洲,在接近蛮荒的贫穷落后地区为他素不相识、语言不通的非洲人民献上他所有的精力、智慧和爱心将近五十余年,直到他以九十岁的高龄在兰巴雷内逝世。在最初的三十多年中,他还经常奔波于欧洲各大城市,举办他拿手的风琴演奏会,为他的医院募集经费。
爱因斯坦说,像阿尔贝特·施韦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1953年,他78岁,漫长岁月,爱心似海,世人为之动容。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这位慈祥博爱的长者在奥斯陆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奖代表多年来全世界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他毫无保留,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巴雷内的麻风病院。
1965年,他90岁,这位20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和平之子,他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之后,他便停止了地上的劳苦。
施韦泽虽已辞世五十多年,但他仍是全球志愿者们最尊敬、最仰慕的人之一。施韦泽为人谦和,很少诉说自己的事迹与成就。但他以实际行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不断鼓舞和感动着许许多多后来的志愿者去追随他四海一家的博爱情怀。国际上现在还有许多人在宣扬和发展施韦泽的博爱精神,其中较有名的是国际阿尔贝特·施韦泽组织(InternationalAlbertSchweitzerAssociation)及国际阿尔贝特·施韦泽基金会(InternationalAlbertSchweitzerFoundation);前者着重于发扬施韦泽的精神,后者着重于继续他在非洲的医疗援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