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

敬畏一切生命是施韦泽生命伦理学的基石。施韦泽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认为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敬畏生命》)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动能。只有当人类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为什么要敬畏一切生命?施韦泽认为这就是生命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人类应该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原始的伦理产生于人类与其前辈和后裔的天然关系。然而,只要人一成为有思想的生命,他的‘亲属’范围就扩大了。'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

施韦泽指出,对一切生命负责的根本理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力,谁习惯于把随便哪种生命看做没有价值的,他就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对非人的生命的蔑视最终会导致对人自身的蔑视,世界大战的接连出现就是明证。

敬畏一切生命是美好的理念,但人的存在是现实的,人不可能对一切生命都同等对待,为了人的生存,人常常要消灭一些生命。是否应区分生命的价值序列呢?施韦泽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在生活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依据与人的关系确定不同生命的价值,这种区分尺度完全是主观的。依据这一思路,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存在着没有价值的生命,压迫以至完全毁灭某些生命是被允许的。施韦泽提出,依据这种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昆虫和一个原始部落可能都被看作是没有价值的。

然而在非洲,面对铺天盖地的蚂蚁和蚊子,人类出于生存需要必须要消灭一些生命。施韦泽认为,尽管这不可避免,但人必须有'自责'的意识。如果人类认为自己有权力毁灭别的生命,他总有一天会走到毁灭与自己类似的生命或自我毁灭的地步。这种'自责'是对'敬畏一切生命'原则的妥协,同时是一种自觉。对生命尊重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本性,这是人类完善的出发点。

施韦泽对近代欧洲的世界观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欧洲近代思想的根本错误是肯定世界、人生和伦理,但并未真正理解其内在联系,使世界成为生命意志自我分裂的残酷战场:一部分生命只有通过毁灭其他生命才能持续下来。这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今天的世界形势仍然有启发意义。

施韦泽对东方传统价值观予以崇高的评价。他说:'中国和印度的伦理学原则上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他着有《印度思想家的世界观》一书,至为赞叹印度思想所强调的人的伦理行为不仅与同类有关,而且与所有生命有关的原则。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句佛教格言:'决不可以杀死、虐待、辱骂、折磨、迫害有灵魂的东西、生命。'

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和谐是人类存在的条件。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地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施韦泽从生命的相互联系中,看到人不能再妄自尊大,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理念,契合了时机,这是他获得崇高声誉的社会背景。正如史怀泽所言,把爱的原则扩展到动物,这对伦理学是一种革命,这是一次新的、比我们走出中世纪更加伟大的文艺复兴,它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和平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为您推荐

艺术美与生命的关系

  1、内容上的相互吸引   黑格尔把艺术看作是形式和内容的呈现与展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的方式;形式和内容为了表达两者在同一时间的普遍存在,必须充分了解对方,特别是在描绘感官方面的形式和精神上面的内..

书法艺术和生命美学

  中国的书法艺术风格受到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贯穿了三家的生命意识和意境体悟,以哲理化的艺术形式兼容多种学术理解和心灵体证,形成了独特的富含哲学趣味和艺术情趣的生命美学。   儒家在中国传统哲学发展过..

河北女性艺术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

  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而是已经沉淀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更确切的来讲是一种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生命意识就其本质来看,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直抵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充满生命的深层体验的审..

将刻刀幻化为生命而倾注笔下的形体

徽剧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之生命观照

  (一)腔调显情   明代之前徽州戏曲的声腔已无确切史实记载可考,但从徽商的传记文字中可知,徽州戏曲的血缘比较复杂。徽州戏曲的兴起发展与南戏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昆山腔的发展与广泛流传息息相关。[1]130青阳腔、..

徽剧文本设计的生命情感主色调

  在明代前期徽戏舞台上,徽戏演出活动体现出宗族化特点,其演艺主题有以下几种:一是家族庆典礼仪,主题为古代帝王鬼神故事,多以木偶傀儡驱鬼辟邪;二是宣扬孝忠仁义等宗法观念,如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宣扬“孝道”和..

“潘索里”艺人的生命狱歌

  影片《悲歌一曲》中有三个主要人物,组成了一家人:父亲裕风――“潘索里”艺术的传承者;裕风的养女松华;裕风的继子东户。这个三口之家过着相当清贫与单调的生活,他们的人生就是一曲生活的悲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