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受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影响,东方文化领域有了很大的突破。东方哲在1994年发表了《自我论》。全文如下: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自我'。'自我'是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提出的。他认为世界上只有'自我','自我'是知识的主体,也是意志的主体。活动是'自我'的本性。因此,宣称'自我'为了活动就'设定'或创造了跟'自我'对立的障碍物——自然界。在这里,我们要分析研究'自我'的同时,首先看到由于费希特的唯心主义思想影响,颠覆了'自我'与'自然界'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必须要在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我们要从物质入手研究'自我',揭示它的真实面目和本质。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的惯性定律。'惯性'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物质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然而,不知道是否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物质为什么会有惯性呢。'斯宾诺莎回答过,'任何事物就其本身而论,都努力维护自身的存在。'他说:'一匹马如果变成一个人,那就如同变为一条昆虫一样,将完全被毁了。'物质的运动状态就其本身而论,就是它的存在形式,但自然界却使这种状态难以维持,但物质却竭力地维持这种状态,从而表现出'惯性',这就是物质的'自我'。
物质的'自我'趋向是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时物质在运动中趋向静止的特殊运动形式。相对于有加速度的运动,它是一种静止。要研究静止只能从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来研究。运动同静止的区别就成了运动的物质是否有加速度,有加速度的运动就按运动来对待,没有加速度的运动就可以认定为相对静止,这就将静止在运动中分离出来研究。静止就意味着物质保持原状的最佳状态,也就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存在状态的极限,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静止不动。运动就是对物质其本身运动状态的否定,而静止则是对其本身运动状态的肯定,在这种情况下,物质的'自我'代表着物质自我肯定的意志,这个意志所表现出的是惯性。当物质自身状态受到来自于自然界的力作用和破坏时,惯性便自发地产生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证明了这一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将这个定律无限扩大,依然适应于客观物质世界,然而随着物质世界的复杂,其表现形式更为复杂。作用力来源于相对物质的外界,称为自然界,而其反作用力就是物质保持原来状态的力也就是'自我'的力。
在化学反应中,两种物质化学反应,必然是化学物质内部原子相互争夺核外电子的相对高级的运动变化。在变化中,物质依然具有保持原状的趋势存在,这种趋势通过发然,燃烧或爆炸表现出来。恩格斯说过:'热是排斥的‘力’,因而逆着重量和化学吸引的方向起作用的'。太阳的热就是太阳体内的氢进行核聚变反应而产生的。在物质化学反应的一定程度上,物质化学反应的状态成为物质存在的状态,又有一定的持续性成为这种运动状态的'自我'。
'自我'不光是保持自己原来运动状态,而更重要的是使'甲'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是'甲',为此而表现出自卫的能力。就像将木棍敲在石头上,被石头反弹回来一样。'自我'在物质运动、变化、发展中,表现出一种力抑制着物质的运动变化,就是说它的力尽可能地使物质少变化,甚至不变化,对物质所受的外力进行抵抗。如果不是这种力的存在,'人真正地一次都不能踏过同一条河流。'然而黄河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想踏多少次就踏多少次。
物质的'自我'代表物质的主观意志,它们趋向是'静止',它的表现是竭力地使物质保持原状。但在物质外部有无穷无尽的客观世界,物质的'静止'阻碍着客观世界其他物质的运动,所以自然界产生自然力作用于物质。自然界要求物质随其自然界的客观意志而改变物质,因此产生了'自我'同自然界的矛盾。然而这种矛盾随着物质的变化以及自然界的变化而呈现稳定状态,随着矛盾的妥协以及对自然力的消弱而出现平衡。这样,稳定就是物质运动的趋势,物质在运动中表现出变化之后的物质尽可能地比变化前的物质稳定,因为稳定有利于它自身的存在,变化之后的物质所具有的自我能力能有效地同外力抗衡。
无穷无尽,交错复杂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在趋向稳定的'自我力'的作用下,通过有机组织和合理配合形成了生物运动。
生物相对于非生物是稳定的,相对于组成生物的元素的非生物存在形式的稳定的。相对难以任其自然摆布,相对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这个独立性就是其'自我'的具体表现。生物的'自我'表现出生物的具体特性,可以对自然界各种外力产生适应性以减轻对自身原来存在状态的破坏。生物'自我'的关键在于保证生物生存,其次就是尽可能的保证生物现状免受破坏。
生物的'自我'不但表现在任何一个生物体而且表现在整个生物界。因为任何一个生物体的'自我'相对于来自自然界的外力有限的,由于外力而使生物体的生命总会有终结的时候,然而整个生物界却必须继续存在下去,总的'自我'要求产生了生物体短暂的生命对无限自然界的长期适应性。因此,出现了生物的繁殖。
在生物的繁殖中,各个物种有各自不同的自我表现,使生物体的下一代必须同这一代尽可能的相似。由于其各代生物体之间生存时代的差异,自然条件的不同,使下一代生物体同这一代生物体产生差异,这就是遗传和变异。遗传就是生物物种的自我因素。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生物的繁殖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化。所谓进化,就是不断具有越来越强的对来自于自然界外力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抵抗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进化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进化就成为生物物种'自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达尔文说:'生物有一种内在倾向,使它朝着进步和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这种'内在倾向'就是'自我'的表现。表面上看起来,这个'自我'同遗传是矛盾的。然而,更应该研究到,遗传是局部的'自我',而这个'内在倾向'就成了相对于大局的'自我'表现了。'自我'保证生物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并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特长。
物质世界的'自我'是复杂的,有局部的'自我'和整体'自我'的矛盾,物质'自我'同物质内部部分的'自我'的矛盾,各自的'自我'竭力地保证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的存在状态,随着外力的作用而将物质消灭,其'自我'也随之转化到更大范围的'自我'之上。
然而物质的'自我'却有其自身倾向就是静止,这种自身倾向同自然界在矛盾中妥协,形成和稳定和平衡的状态。我们所看到的物质是运动的,但它却是静止的连续。这个静止时任何一个时点的状态,平衡和稳定仅仅是静止的趋势同自然界的妥协。
'自我'是物质自身的肯定,是对物质存在状态的肯定,而运动变化却使在这一时点的物质永远不存在了。'自我'就是保证物质静止的倾向。然而当静止不可能存在时,却尽可能使物质接近静止而存在。其表现就倾向于物质自身的存在状态,局部的'自我'融化于整体的'自我'。
伟大的哲学家费希特发现了'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也认识了'自我',但由于当时社会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不能将其本质揭示出来。不得不用唯心主义理论进行解释。我们对他的理论进行批判的吸收,使这种理论适应新的社会条件。通过自我理论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自然界的疑难问题和神秘现象。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