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洞人物生平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5月26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旧式大家庭中,他父亲名子起、号艮斋,母亲高嘉懿江苏省常州市人。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8月,考入苏州振声中学初中。

1949年,毕业后考入苏州桃坞中学高中,读高中时,他发现《范氏大代数》一书中一道有关循环排列题的解答是错的。

1952年,潘承洞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10月,潘承洞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

1957年,潘承洞考取闵嗣鹤教授的研究生,闵嗣鹤教授极有远见地为潘承洞确定了研究方向:L函数的零点分布及其在着名数论问题中的应用。在学习期间,他还参加了华罗庚教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的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与陈景润、王元等一起讨论,互相学习与启发。

1961年3月,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62年,潘承洞通过对大筛法与L函数零点分布结论的改进,证明了命题成立,这是一个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领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进展,在这之前,尚未有任何人对r给出具体数值。

1963年,又证明了(1十4),发表论文《表大偶数为素数与一个不超过4个素数乘积之和》。这些成果使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实现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1973年,潘承洞提出并证明了一类新的素数分布均值定理。

1979年,发表论文《一个新的均值定理及其应用》。

1979年至1986年,先后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79年7月,在英国达勒姆举行的国际解析数论会议上,潘承洞应邀以此作了一小时的报告,受到华罗庚和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1981年,出版了潘承洞与潘承彪合着的《哥德巴赫猜想》,对猜想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介绍与有价值的总结,得到了国内外数学界的一致好评。

1982年,又发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新尝试》一文,提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不同于经典'圆法'的新途径,其误差项既简单又明确,受到国际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探讨。

1986年,举办的山东大学教工桥牌赛上,他不但登场献技,赛后还亲自为获奖选手书写并颁发了获奖证书。同年底,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

1997年12月27日,在济南病逝。

为您推荐

胡明复人物生平

胡明复(1891.5.20~1927.9.12),原名孔孙,后改名为达,字明复。1891年5月2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堰桥镇一个书香之家。祖父胡和梅曾任江苏省桃源县教谕,父亲胡壹修热心新学,曾出资建造图书馆。胡明复行三,有兄弟姐妹9人,幼年与诸兄弟..

迈蒙尼德人物生平

迈蒙尼德(希伯莱文:Mōshehben-Maimōn)犹太哲学家。1135年生于西班牙,1204年卒于埃及开罗。迈蒙尼德年青时离开了西班牙。那时科尔多瓦已被北非来的一群野蛮的新统治者占领。迈蒙尼德一家在那里不再感到舒服了。于是他向..

沈葆桢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沈家祖居河南,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雍正年间沈氏家族中的一支继续南迁至福建侯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沈葆桢出生于贫苦的读书人家庭,父亲沈廷枫以教书为业,亦是贫苦的私塾先生。靠每个月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母..

瞿式耜生平经历

埃尔热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1907年5月22日埃尔热出生于布鲁塞尔大区名叫埃特庇克(Etterbeek)市镇的一个普通人家。父亲阿勒克塞-雷米(AlexisRémi)是儿童服装厂的职员。母亲伊莉莎白-杜富尔(ElizabethDufour,1882—1946)是家庭妇女,他从..

谷建芬人物生平

1950年,谷建芬考进旅大文工团担任钢琴伴奏。1952年入东北音专(现沈阳音乐学院)主修作曲,师从霍存慧、寄明等。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歌舞团(现中国歌舞团),主要从事舞蹈音乐创作。 历任中央歌舞团作曲,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许敬宗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许敬宗,字延族,公元592年生于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父许善心,仕隋为给事中。隋大业中期,许敬宗考中秀才,任淮阳书佐。不久,值班于谒者台,负责接待、传送文书。公元618年(隋义宁二年),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杀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