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珉中学琴经历

郑珉中先生曾跟随三位老师学琴,第一位是山东诸城派的王杏东,第二位是九襄派的李浴星,那是在1940年,正值沦陷时期,北京古琴会已停止活动,许多琴家去了南方。于是,北京琴友们周日常到管平湖家聚会。李浴星就把郑先生介绍过来,管先生当时就教他弹琴,将散场时对郑先生说:'你要学,我可以教你。但有个条件,从现在起,三个月之内不要弹琴,把原来的全忘掉。这三个月中,每周到这儿来两次看我弹琴,听我教琴,听满三个月,我给你上课。'

三个月后,郑珉中跟管先生学了《静观吟》、《良宵引》、《平沙落雁》。管先生教学有个特点,就是学生弹一支曲子,一直要弹到跟老师的程度差不多了,才另教新曲。管先生非常耐心,手把手地教弹、示范,郑先生这样跟管先生学了四年。管先生对他也给予厚望,希望他能把自己的琴艺继承下来。郑先生对笔者说:'有琴友觉得我弹的琴和管平湖先生一样,这都得益于管先生的造就,因为他教的时候,弹得不像,管先生就不教新曲子,所以直到现在,我弹的《良宵引》和《平沙落雁》两首曲,还与管先生弹得很像呢!'

1946年郑先生父亲去世,同年10月1日,他进入故宫负责建筑,由于生活变故,他家的房子也卖了,郑先生搬进了故宫东连房宿舍(故宫外景山前街)。下班后,同事们都在打牌,他就每天晚饭后,把学琴以来老师教的曲子从头到尾温习一遍,每曲弹三遍,一直坚持到1953年。1947年,管平湖先生与张伯驹、王世襄、溥雪斋、杨葆之和郑珉中等人,创办了'北平琴学社'(1954年改称'北京古琴研究会')。建国后,南方今虞琴社的查阜西先生组织了北京古琴会,郑先生也是会员。那时,他每天热衷于练琴,学过的古曲都抚得很娴熟,并常常参加各地的演出活动。在中国传统文人眼中,古琴有君子之德,'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一致。王世襄先生的夫人袁荃猷与王迪、郑珉中,皆为古琴大师管平湖的同门弟子。

为您推荐

郑珉中学琴经历

郑珉中先生曾跟随三位老师学琴,第一位是山东诸城派的王杏东,第二位是九襄派的李浴星,那是在1940年,正值沦陷时期,北京古琴会已停止活动,许多琴家去了南方。于是,北京琴友们周日常到管平湖家聚会。李浴星就把郑先生介绍过来,管..

单士元人物经历

1907年生于北京。 单士元 1924年底参加溥仪出宫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任书记员。溥仪出宫,单先生进宫。也就是说,他进入紫禁城的时间,比故宫博物院成立还早10个月。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被批准赓续在院。 1..

葛兆光人物经历

葛兆光,男,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84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992年至2006年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68年上山下乡,1971年10月至1978年3月在贵州省凯里县砖瓦..

钟叔河人物经历

戴春荣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戴春荣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上小学时在班上担任班长。1972年,音乐老师把她推荐到了西安文艺战士培训班(现为西安艺术学校)。刚开始家里不同意,她自己也不想学,但培训班的老师觉得她是个好苗子,不断和家里沟通,直到取..

高醇芳人物经历

高醇芳,法籍华人,着名女画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47年12月生于上海,父亲高士愚是纺织工业家,母亲施嘉德是英国人,宋庆龄生前密友。抗战时,其父母是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会前身)的骨干。高醇芳本人亦深..

奥普拉·温弗瑞个人经历

童年经历 1954年1月29日,小温弗莉出生在密西西比(Mississippi)的小镇科修斯科(Kosciusko),她的姑妈是一个半文盲,凭借其对圣经的一知半解为小温弗莉起名Orpah,这是旧约圣经'路得记'里一个卑微女人的名字。 '路得记'记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