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鲁,字奎垣,笔名云查,1894年生于四川广安县一个贫寒的农家,年幼好学。
1903年春,10岁的何鲁听说成都机器学堂招生,便去报考。不料考场点名时漏掉了他的名字。何鲁挤出人群质问,主考自知疏误,只得对何鲁出题另考。何鲁提笔作文一气呵成,口试各题也对答如流。最后,主考为了试探这位少年知识涉猎的广度和应变能力,又用'梁鸿传'的典故即兴拟了一副对联上句:'童子鸿不因人热',何鲁应声对道:'学生鲁当以扬名'。主考惊讶,叹为'神童'。
何鲁在成都机器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南洋公学。后又转入清华学堂就读。
1910年暑假,何鲁由同盟会员朱伯为介绍到天津民意报工作,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春,南北和谈告成,何鲁回清华继续读书。因不满洋人专权,何鲁写了《声讨清华校长唐国安檄文》,发表于上海民意报头版,被外交部下令开除。何鲁只得离开清华,考入天津工业学校。
这年年初,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留法俭学会',鼓励青年人赴法勤工俭学。获此机会,经济拮据的青年何鲁于1912年11月,远涉重洋,成为我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在里昂大学,何鲁成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五四运动'爆发,何鲁闻之深受震撼。按捺不住思国报国的激情,迅即束囊返国,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启智育才的执教生涯。
北伐战争胜利后,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派,何鲁与杨杏佛等人接收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该校数学系首任系主任为熊庆来,何鲁到校后接任数学系主任。经过熊庆来、何鲁的努力,中央大学数学系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何鲁还亲自主讲微积分、高等代数以及预科数学基础课等。何鲁对中央大学数学系的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贡献。此后,何鲁又先后在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大同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并兼任教务长、校长等职……
1929年,四川军阀刘湘根据四川省善后会议议案,组建重庆大学。何鲁于1932年离开安庆(时任安徽大学校长)进川,担任重庆大学理学院院长。继之,任重庆大学校长、部聘教授(国民党政府共聘任了6位部聘教授)。
何鲁注重学术研究,主要着作有收入'算学丛书'的《虚数详论》、《二次方程式详论》、《初等代数倚数变迹》以及《变分法》、《微分学》等,何鲁为西方近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师'。
何鲁还是我国早期科学社团的重要组织者和活动家。在法留学期间,创办'学群'团体,后来'学群'并入中国科学社,成为我国早期重要的科学技术学术团体。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何鲁被选为董事会9位董事之一。
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阅读九三学社历史,报刊登载的第一条资料就是,1946年1月9日,重庆《新华日报》以《学术界举行九三座谈会,决定筹组九三学社》为标题的报道:
'本社消息: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张西曼诸氏,邀请重庆学术界人士举行九三座谈会。出席何鲁、刘及辰、潘菽、吴藻溪等二十余人。首先检讨新疆问题,其次交换对政治协商会议意见,发言踊跃,一致认为,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完全公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褚辅成声明是以前任上海法学院院长的身份出席,警告大家要小心提防某种分子假借民意,破坏民主宪政运动。何鲁的发言更为沉痛,他慷慨指出,今日的中国,赵高太多,若不予以铲除,将蹈亡秦的覆辙,郑重忠告马歇尔元帅和国共两党及民主同盟各党派领袖,如果要想真正把中国搞好,就必须亲自采访中国在野真正专家学者的公正意见。听众一致报以热烈的鼓掌,历久不息。最后决定推褚辅成、许德珩、张西曼等筹组九三学社,声援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各代表,完成他们所负的历史任务。'
这是'九三学社'名称首次见诸于世。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也刊登了此条消息。新中国成立,有一次毛主席接见全国政协委员,与何鲁握手时还饶有兴致地谈及此事,对何鲁说:'你的胆子不小啊!'足见其影响之大。
解放后,何鲁曾任西南行政公署文委主任、西南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数学理事会理事等职。
1956年,何鲁调北师大数学系任教。后又调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工作。
何鲁一生培养了许多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如:物理学家吴有训、钱三强、赵忠尧、化学家柳大纲、数学家吴文俊、吴新谋等,在南京高师任教时,他发现家境贫寒的学生严济慈才华出众,便把平生所学倾力相授,经常将严济慈留在家中,供其食宿,把珍藏的法文原版书籍供其阅读。在何鲁的悉心指教和关怀下,严济慈很快通晓了法文,演算了大量习题,学业猛进。1923年,严济慈在何鲁的指导和资助下赴法留学。1927年,严济慈完成博士论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定石英压电定律'反现象'的科学家,也成为第一位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建国后,严济慈成为九三学社出色的领导人,与恩师何鲁在九三学社初创之时冲破黑暗的挺身呐喊,可谓前后呼应,渊源自在。
何鲁奖掖人才不遗余力。1938年,华罗庚任教西南联大,完成经典巨着《堆垒素数论》。原稿送到中央研究院,无人能审。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正值盛夏,何鲁躲进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阅。阅后,何鲁大加赞赏,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部聘教授的声誉,坚请政府给华罗庚授奖。1941年,华罗庚终于获得国民政府首次颁发的数学奖。
何鲁为人刚正不阿。1927年'四一二事变',何鲁继胡适之后任中国公学校长。面对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何鲁公开发表演讲:'蒋介石这一手做得很孬!蒋介石要闯祸!'事后,特务气势汹汹追查何鲁是否讲过这样的话。何鲁毫不隐讳,一口承认。1947年,东北战场国共双方重兵云集,大战一触即发。4月,何鲁等发起'重庆大专学校教授时事座谈会',到会者二百余人。何鲁首先发言:'二十多年前我就说过,蒋介石做得很孬,要闯大祸;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说蒋介石做得更孬,要闯更大的祸!而且祸在眼前!'接着列举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的种种劣迹,指控其为制造内战的祸首。何鲁慷慨陈辞,激起阵阵掌声。次日,重庆各大报刊,包括《新华日报》,均作报道。
蒋介石势力入川,特务头子康泽奉命去重庆大学见何鲁。康问:'何先生认为中央军入川以来,哪些地方比刘湘时期为好?'何答:'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何好之有?'康泽追问:'何以见得?'何鲁理直气壮地说:'兵工筑路,劳命伤财,一也;岁征粮超过刘湘,二也;往时我当面斥责刘湘把天府之国的四川搞得民穷财尽,就是因为他养兵太多,剥削过甚所致,谁知今天尤有过之。'康泽语塞,悻悻而去。
一年夏天,中国科学界知名人士在庐山开会,恰逢蒋介石也在庐山避暑,邀请与会人员赴宴。何鲁当众撕毁蒋介石的请柬,表示坚决不吃'奉谕饭'。陈立夫当教育部长时曾约见何鲁,表示愿向蒋介石推荐何鲁。何鲁笑道:'我见到他非骂他不可,你作介绍人,不怕吗?'事后谈起此事,何鲁诙谐地说:'陈立夫要介绍我去给蒋介石‘排朝’,我辞以不够资格。给蒋介石‘排朝’,要花鼻梁才合格。我的鼻梁不花,所以不够资格。'
何鲁终于惹恼了当局。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他的名字列入了特务暗杀的黑名单。执行暗杀的人把名单上报给重庆卫戍司令杨森。因杨森与何鲁有同乡之谊,说道:何鲁是个嗜好饮酒的读书人,是不会造反的。遂把何鲁的名字勾去,使何鲁幸免于难。而黑名单上其余人等皆遭杀害。
何鲁的睿智才情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不仅使他在数学王国探微抉密,自由驰骋,而且还使他在书法艺术和诗坛上别绽奇葩,独秀一枝。
何鲁书法精于行、草、篆、籀,于书法理论也颇多创见,他的书法作品散于民间颇多。1956年后,何鲁移居北京师范大学,更是诗书不断,有求必应。一次,荣宝斋请何鲁标出书法润格,何鲁说:'我的字,千金不卖,凡朋友爱好,分文不取。'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对何鲁的书法赞赏有加,曾邀何鲁率书法代表团访日,憾未成行。
教学之余,何鲁幽邈灵动的思绪常又徜徉于诗的境界。他留下的诗词达数千首之多。何鲁在《秋兴·其二》写道:
叶叶题诗句,句句着香痕。
分明无怨旷,一心报国恩。
诗人深沉浓郁的爱国情愫在这一字一韵间萦绕回荡,挥散不尽,读之令人心动。
'文革'中,何鲁与广大知识分子一样,难逃厄运。1973年9月13日,何鲁心疾突发,手中的笔尚在紧握,便倒在了书桌旁,终年80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