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主要作品

《印象·刘三姐》

集漓江山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也是一次演出与视觉的革命。演出拥有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历经5年零5个月、67位中外着名艺术家参与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

刘三姐是中国壮族民间传说中一个美丽的歌仙,围绕她有许多优美动人、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1961年,电影《刘三姐》诞生了,影片中美丽的桂林山水,美丽的刘三姐、美丽的山歌迅速风靡了全国及整个东南亚。从此,前来游览桂林山水,寻访刘三姐和广西山歌,便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梦想。

传统演出是在剧院有限的空间里进行,而《印象·刘三姐》是以阳朔的山水实景作为舞台和观众席,以经典传说《刘三姐》为素材的伟大艺术呈现。放眼望去,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都化为中心的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脱的感受,使之完全沉溺于美丽的阳朔风光里。传统的舞台演出是人的创作,而'山水实景演出'是人与上帝的共同的创作。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都会加入演出,成为最美妙的插曲。晴天的漓江,清风倒影特别迷人;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都是另一种享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演出正是利用晴、烟、雨、雾、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气候,创造出无穷的神奇魅力,使演出每场都是新的。演出在红色、白色、银色、黄色四个'主题色彩的系列'里,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尤其是洗浴一场,身着白色纱巾的少女翩然起舞。水镜晨妆,风解罗衫,山水与少女彼此呼应,似乎在告诉每一位注视者,灵性就在大自然的深邃处,少女所有的美丽来自山水的赐予。

这部作品于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看过演出后如是评价:'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为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最佳-休闲度假推荐景区;2004年11月以《印象·刘三姐》为核心项目的中国·漓江山水剧场(原刘三姐歌圩)荣获国家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印象·丽江》

(雪山篇)

以雪山为背景,汲天地之灵气,取自然之大成,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用大手笔的写意,在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上打造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剧场。让生命的真实与震撼,贴近每一个人。由来自纳西族、彝族、普米族、藏族、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铿锵汉子和16个村庄的普通农民组成了这支非专业演员的团队,用他们最原生的动作,最质朴的歌声,最滚烫的汗水,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被誉为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荡涤灵魂的盛宴。

演出全长1个小时,分为《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六个演出部分,尽现高山雪域风景的气势磅礴、玲珑秀丽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在技术上启用了最先进的造水工程和烟雾效果工程,与自然交相辉映,营造出令人赞叹的视觉效果。

自2006年正式公演至今,演出收入逐年倍增,2009年演出900场。

《印象·西湖》

以其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从一个侧面反映雨中西湖的自然神韵。整场山水实景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将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为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向世人推出。世界级的音乐巨匠喜多郎先生受邀出任音乐主创,其空灵悠远的乐章与西湖的神韵相得益彰。张靓颖演唱了主题歌,天籁般的声音也给整场演出增色不少。

《印象西湖》坐落于西湖的岳湖景区,每个寂静的夜晚,在迷人的西子湖上,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和流传千古的美妙传说,都将在夜色和记忆里浮现绽放。如果说白天西湖显露出她美丽的容貌,那么夜晚她将会述说自己动人的故事。可容纳1800人的升降式可收缩移动的阶梯形看台、在湖面演出区域内配备特制的灯光和激光照射,都满足了舞台及背景的需要。项目的方案设计充分考虑环保、绿化、安全等因素,各项技术、设备全部采用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先进最环保的方案。

演员的表演都在西湖水域上,以自然的山水、景观为天然舞台。为独特的水上剧场概念,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自然环境是演出的一部分,随着一年四季的不同,每天气象的不同,自然景观的变化,这个天然的舞台所表现的视觉感受也就不同,实景演出之魅力正在于此。

《印象·海南岛》

是'印象'团队于奥运会开幕式后的最新力作。演出将时尚、休闲、浪漫的元素带给观者,通过新颖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时尚元素演绎了真正的海岛风情、休闲文化,展现了极度不同的浪漫椰城,令观者体验了全新的文化之旅。这场演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部印象实景演出,节目形式新颖、丰富,演出内容不拘泥于展现海南岛的民土民风,更注重娱乐性,是导演关于大海的梦中意象之作。

演出时长约70分钟,演员为300人,多为能歌善舞的黎族苗族姑娘和小伙。融入舞蹈、戏剧、歌曲等多重艺术形式,并通过量身打造的舞台灯光布景、视频影像同舞美高度融合。奇特的时空交错感、轻松愉悦、梦幻浪漫的观看感受是这台演出的一大亮点。

印象剧场呈半封闭式结构,建设于海口西海岸,总占地面积约10公顷,可容纳1600人观看演出。造型构思来源于海洋珍稀生物海胆,是中国首个仿生剧场,现己成为海口文化旅游新地标。观者坐在看台上,宛如置身于细软绵延的沙滩,尽情展开对大海的浪漫畅想。

《印象大红袍》

作为'印象'系列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以世界双文化遗产胜地武夷山为地域背景,以武夷茶文化为表现主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茶文化及民俗融于一体。整场演出华丽璀璨,包罗万象。在长达70分钟的演出中,观众置身山水之间,自然景观中的泥土绿植的芬芳气息扑面而来,犹如经历一次返璞归真的奇幻之旅。

360度旋转观众席,带给观众'转着看演出'的全新感受;以15块大屏幕矩阵联动放映的实景电影新概念,为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思路,使观演者感受人在画中、如梦似幻的卓绝幻境,却难辨真伪,其制作精细程度足可略见一斑;首创环景剧场,视觉半径2公里,舞台延展长度1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场馆,观众可以在全方位观看演出的同时,感受武夷山最着名的大王、玉女二峰突然现身眼前又瞬间隐遁。

导演更是将印象系列作品所追求体现的主题贯穿至今:'茶'的精髓不在于工艺的繁复、冲泡的规矩,而是需要一种悠然淡定的心境才能够品尝出真正的味道。这种心境恰恰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心中逐渐消逝的情怀

《印象普陀》

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演出之六——《印象普陀》,是由着名导演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着名导演王潮歌、樊跃为总导演,历时两年,经数百次精密修改方得完成,并于2010年12月31日,以辞旧迎新的祈福仪式揭开了全球首演的帷幕。

《印象普陀》选址在朱家尖原观音文化苑。朱家尖历史上为普陀山的庙宇地,是观音道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观音大士正是由佛渡(今白山)跳至普陀山,至今在山顶还留有一个硕大的脚印,与普陀山正好配成对。目前印象普陀剧场所在地为朱家尖最重要的景区之一,其间一座高114.9米的干丈崖上彩绘的一尊观音大立像壁画高69米,面积达2000平方米。而此次演出观众就将在此亲见这个'海上莫高窟'。

《印象普陀》又将是一部独特的山水实景力作。完美结合了普陀的地域特性,将场景、声光与表演融为一体。演员大多选用当地年轻人,饱满的表演情绪使得演出效果令人惊艳。

演出代言了当地旅游文化市场的特质与高度。准确把握了普陀丰厚的观音文化及其自身的品牌特征,于岁首年终时,用一场震撼人心的祈福仪式,寓意着又一部'印象'的诞生,以及一切事物生生不息的起始与繁衍。

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

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

海天佛国普陀山,幽幻独特,风光旖旎,《印象普陀》将带您体验一次温柔的心灵静修、视觉的饕餮盛宴。

《印象普陀》整场演出借佛教文化中的大爱、善意、美德与自悟为主题元素,表达了所有时代人类社会中的共通情感,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发现,体验生命之美。

在表演呈现上,延续了印象系列秉承的原则:保有原本实景的前提下,将需要的灯光、道具、节目串排用最巧妙的方式融入其中,绝不破坏和挪移。此次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主创人员在360度旋转观众席的基础上,打造出效果绝妙的魔幻剧场。不仅剧场本身有一个环绕的外壳,令观众有多角度的视觉体验。前面还有八块可随意推移的挡片,使眼前有限的景物,变得无限大。

同时,实景动漫也将作为艺术表达的新形式,将空间、时间组合在一起。观众可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下,亲临一场多重感受的魔幻仙境。

《又见平遥》

2013年春节期间,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将正式公演。此剧由国内知名导演王潮歌编剧、执导,日前,此剧已完成试演,观众反映强烈。

据介绍,'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的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这些镖师全部客死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此剧将着眼点放在血脉的传承上,整个演出中,祖先的魂魄始终游荡在剧场里:这是个真事,还是个故事?平遥城告诉人们:这是真的,这是真实的。

时下,'情境体验剧'是一个全新的剧种,表演方式显得奇特。王潮歌说:'我们很少有机会这样去看一个演出,这更像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更像一回穿越。我们有时像一个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在一个又一个互不关联的场景中,我们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 据欣赏过此剧人们称,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的剧场内部有着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没有前厅,没有主入场口,没有观众席,没有传统舞台。观众从不同的门进入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而表演者更深入观众中间,在观剧人群中往来穿梭,甚至与观众对话,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一起互动。人们置身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会产生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新奇感受。犹如时下流行'穿越'的小说、影视剧一般,让观众亲身体验'穿越'感觉,来到数百年前清朝街头,感受清代人们的生活,体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

王潮歌说,在参与的主创人员80%的人员是的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普普通通平遥人,在这里经过四个月的紧张排练,才投入到演出工作中。

'又见平遥'完成试演目,有观众含着眼泪看完整场演出,称这是近十年来看过的最好的作品。有的观众在看完演出后,还要再次游览平遥古城,因为他对平遥古城有新的认识,认为只有先看了'又见平遥'了解平遥精神,才能更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的精髓所在。

'又见平遥'剧场是为这场大型情境体验剧专门设计、建造的,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语汇,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与两千多年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为了表示平遥古城的尊敬,不夺其风采,在设计上整个演出基地向下深挖6米空间,是'又见平遥'总策划樊跃与总导演王潮歌共同参与设计。

《印象国乐》

2013年8月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被媒体赞誉为'真正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殿堂——中央民族乐团倾六年心血筹划、三年时间磨炼,携手世界着名导演王潮歌倾力推出'印象'系列演出宏篇巨制——《印象·国乐》。

该剧目创意诞生自2007年,中央民族乐团开始着手与国内众多敦煌研究学者、音乐学家、乐器制造厂商筹划共同研究复原数千年前的中国古老乐器,让最有魅力的中国音色能够在今天被人们听到、看到,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为值得敬畏的中国音乐尽一份心力。

终于,2013年,一批批的中国古乐器被成功复原并发出了千年前的声响。'印象'系列演出的总导演王潮歌也怀着一颗传达真正中国音乐的理想以及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心愿投入到了创作团队,与中央民族乐团一道倾尽心力于2013年最终创造出首部进驻高雅艺术殿堂的非传统剧目——《印象·国乐》。

为您推荐

刘筱青作品特点

刘筱青画的鸟类不仅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而且画中鸟类的颜色、结构具有高度的科学准确性,在国内鸟类画家中的作品中,具备这两种特质的都非常少。这些背后,除了刘筱青本人优秀的艺术天分,更多是她在艺术和科学上面做出的巨..

赵宝刚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时间 作品 角色 2016-12-16 罗曼蒂克消亡史 周先生 2012 爱情不ng 客串 2011 亲密敌人 陈建东 2010 杜拉拉升职记 客串 2010 非诚勿扰Ⅱ 选美评委(客串) 2005 求求你表扬我 演员 2004..

章敦华作品简介

《合欢树》 《合欢树》 《合欢树》是章敦华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蓝色离婚证》于2005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合欢树》通过讲述发生在仙女湖畔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力图唤醒跨世纪的社会..

章敦华人物作品

吴为山个人作品

出版着作和画册: 《视觉艺术心理》,作者:吴为山,26万字专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雕琢者说》,作者:吴为山,20万字专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西汉木雕》,作者:吴为山,图文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

凌宇主要作品

凌宇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即以研究现代小说大家沈从文而着称,他曾参与主持沈从文文集的编辑,他的学术着作《从边城走向世界》(1985)、《沈从文传》(1989)等从湘西地域文化角度解读沈从文,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

萧三作品成就

萧三着《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1951)和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及续编﹐都广泛流传。他主张:'诗歌可比子弹和刺刀'﹐新诗'要向民歌学习﹐向古典诗歌学习'(《萧三诗选·自序》)。他的诗感情强烈﹐语言流畅﹑通俗﹐在创作风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