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allin'性格,在余建军的第一次创业中就展露出来。彼时,他在西安交大读研究生,拿到一笔政府提供的创业基金,'每天灰天黑地的,基本上天天做到两三点钟,下班回去是很开心的,吃烤肉喝啤酒,睡几个小时,八九点钟继续奋斗,过了几个月那种生活,感觉太有意思了。'不过,这个五六十万投入的项目,最终还是失败了,余建军说,'干不成就是自己不行,就是自己怂'。
余建军研究生读的是力学,在工程物理研究院做课题,毕业时托福和GRE都考过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中国创业。
转型
第一次的撸串、喝啤酒的创业生涯中,余建军的创业伙伴是4个同班同学,他们都是程序员。当外人说他们不懂战略、不懂营销时,他们不服气。不过随着推进,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余建军总结说:'我们的价值观是一样,但我们的优势也是一样的,我不懂的地方他们也不懂,他们不懂的地方我也不懂。'
余建军选择转型做管理和营销,其他4个人继续做程序员。当时的他有点忐忑,因为创业不成功,他的写代码功夫废了,就可能下岗、失业。因此,他带着担忧的心情开了一个玩笑:'如果我失业了,你们得养我。'
有人是天生的管理者,杀伐决断,毫不犹豫,但余建军是一个心软的人。转型过程中,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开除人。在跟被开除的人谈话时,他觉得自己比被开除的人还紧张,'更搞笑的是,我本来想开除他,结果说到后面,感觉很同情他,又把他留下来了。'
后来,他发现创业的时候,心太软,公司会活不下来,活不下来对所有的人都没法交代,'后面慢慢训练出来了'。
做了两三年管理和营销的余建军,这时跟他的4个程序员伙伴又开了一个玩笑,'你们只能做程序员,我这个项目即便失败了,我可以重新起一个项目。'他差不多看明白了创业是怎么一回事,'企业说来说去就是战略的问题,人的问题,钱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各类型的项目都大同小异。'
从第一次创业到如今快20年了。从没有给别人打过工的余建军,仿佛染上了创业病。逛街时,就算是看到路边的一家培训公司,他也会去想一下,用哪种模式能把这个公司的模式给颠覆了。突然有什么创业想法,就会马上写到他的手机笔记里,时时在大脑中操练着:这个项目有没有机会,怎么干,如果来干的话,应该怎么操盘,从策略上、资金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我的笔记里面,至少记了好几十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只不过我不会去干的。'
余建军把这种脑海中的操练戏称为'职业病',不过他认为没什么坏处,反而是他的'脑保健操'。
如今,喜马拉雅FM成立了两支风险投资基金,他日日操练不辍的'脑保健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因为我碰到过的项目太多了,各种情况都经历过,会给他们一些指导。'
失败
在创办喜马拉雅FM之前,余建军曾创业十几次,有的至今依然在运营,比如'杰图软件',又比如'城市吧'已经卖给了百度,它是现在百度街景地图的前身;有的已经消失在互联网的海洋中,比如'那里世界',这个创业项目给余建军的内心带来很多烙印。
'那里世界'是基于街景技术制作的一个虚拟世界,里面的居民玩家可以闲逛、交流、玩耍、买卖,但它在商业化上遇到了麻烦,做了两年多发现这个东西还是自己臆想的东西。
后来,'那里世界'进行商业化,余建军引入了美女直播。朋友看到了,就跟曾经豪言要做出伟大虚拟世界的余建军开玩笑:'你不是要做一个伟大的世界吗,怎么跑去做美女视频?'余建军感觉很分裂,'这个不是我们的气质。'
2011年下半年,或许已经预测到'那里世界'终将失败,余建军是焦虑的,倒不是焦虑经济状况,他在多年前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的焦虑是自己已经35岁了,'这辈子最精彩的年华,最有旺盛战斗力的时间段,慢慢地肯定要过去了,但是还没有找到一条实现理想的道路。'
2012年上半年,对于余建军来说,除了焦虑,还增加了一丝悲凉。'那里世界'失败后,他决定不能马上allin到下一个项目,而是要快速试错,不断尝试新项目,但每一次试错,都要走掉几个人,最后,80多个人的团队,只剩下了七八个人。
在余建军尝试音频这个领域的时候,李开复恰巧发表了博文《语音微博是个伪命题》,业界的主流观点就是不看好音频的未来。这种情势下,跟随余建军的那些老人也开始动摇,开始出走,包括公司的CTO。
'只要有我在,(公司)肯定倒不了。'悲凉的余建军,信心还在,他让搭档陈小雨不用担心,他全情沉浸在构建音频平台上了。
陈小雨在与余建军搭档创业前,曾任证大集团的投资总监,因为看好余建军,所以离开证大,跟他一起做'那里世界'。
'那里世界'的2000万天使投资就是证大集团投的,2000万天使投资烧完了,但项目并没做成,证大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忽悠了证大老总戴志康的钱。所以,当余建军和陈小雨再次带着喜马拉雅FM这个项目去找戴志康时,证大的高管对他们'群起而攻之',说他们'又来忽悠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戴志康以个人名义再次投了1500万。
'我们花的钱,是所有他投的公司里面,最省钱的一个。'余建军说戴志康其实不懂互联网,他的投资完全是出于对人的感觉。后来一次演讲中,戴志康谈到喜马拉雅FM时说,一个好的创业想法是子弹,只有最优秀的战士,才能将子弹精准地射出。
很显然,戴志康认为一个优秀的战士可能会射偏,但不会永远射偏。
草根传奇
如今,喜马拉雅FM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4.5亿,付费内容生产者超过3000位,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已经到了128分钟。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喜马拉雅FM在苹果的AppStore遭到友商的刷榜,被苹果连续下架三四次,甚至可能会被苹果封杀一年。
那一刻,余建军有了灭顶的感觉。
'每天晚上12点打电话,跟苹果那边投诉不是我们干的,连续打了一两个礼拜的电话,就跟祥林嫂一样。'绝望的余建军已经做好了去苹果总部门前打横幅的准备,'真的动过这个念头,搞不定就这样做。'
后来,余建军找到了苹果CEO蒂姆?库克的邮箱,给他发了一封很长的邮件,进行了线索的举证,证明不是喜马拉雅FM在刷榜。之后,苹果派来了负责开发的副总裁调查这件事。最终,事情解决。
两三年过去了,余建军已经没有了被苹果下架的担心。在2018思想跨年演讲中,他提出'视频是天然的娱乐媒体,音频是天然的知识媒体','让声音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随取随用'。'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正式成为喜马拉雅的公司使命。
在知识付费浪潮中,大V是争夺的焦点。但余建军更喜欢谈论平台上的那些草根逆袭的故事。
'紫襟,他这个故事太震撼了,学校刚毕业的小孩,一个月六七十万,这是什么概念?就靠录点东西就财务自由了!'
余建军口中的'紫襟',在平台上的ID是'有声的紫襟',他大学时代就在宿舍里录悬疑的有声小说,最开始做免费,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后来做付费,收入猛增。令人身临其境的声音,成为他的有声书的最大卖点。
喜马拉雅FM上的这种传奇并不鲜见,有汽车4S店的销售转做主播,年赚百万;也有讲笑话的姑娘,每期节目的点击量都达到500万以上,节目虽是免费,广告费却也赚得盆满钵满。
余建军讲到这些草根主播的故事,就如讲到自家子侄有了出息一般,赞叹连连。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