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升人物生平

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大陆解放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萧子升八十华诞

杨昌济老师有三位得意弟子:萧子升、蔡和森与毛泽东。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毛泽东、蔡和森两位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而青年时代的激进分子萧子升则坚持信仰无政府主义,解放后长期旅居国外从事文字教育事业。

相识

他们在这里同窗共读只半年时间,但志趣相同,感情深厚。1911年两人先后又到了长沙,萧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先是进入湘乡驻省中学,1913年也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萧子升1915年秋毕业,毛泽东1918年毕业,与萧子升在一师同学两年多,他们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并于1918年共同创立了新民学会,萧子升还担任过学会的总干事。

解散前

毛泽东与萧子升发生过激烈争论。萧子升力主保存新民学会,并以无政府主义作新民学会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则主张解散新民学会,先进青年可以加入共产党和社会青年团组织。由于意见不和,信仰不同,他们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最终,他们分道扬镳。

与毛泽东分手后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走了下去,终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26年后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3岁。生前曾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骨灰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

1959年

萧子升在国外出版了一本关于他与毛泽东交往的书(中译本书名:《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出版),之中,详细描写了他与毛泽东俩人一文不名而步行游走湖南省内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传奇经历。

谈话

青年毛泽东与好友萧瑜曾有过一次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的谈话。

毛认为,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太重,所以人们缺乏民族感情。

萧也认为,把儿子完全当作家庭的私产是错误的,但也并不完全属于国家的,夸大国家的观念和夸大家庭的观念一样是有害的。

毛认为萧对子女的观念有些奇怪,并认为国家应高于一切。在一个理想的国家儿童将由国家扶养和教育。最重要的是应有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有趣的是两个风华正茂,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年青人,谁也没有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更未为此而翻脸。两人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理念。

毛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了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崭新社会,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让内受军阀涂炭,外受异族凌辱的中华民族好生扬眉吐气了一回。

萧也贸然走上了一条自选的无政府主义的道路,既反对国民党,也未因好友的成就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一生流落于欧洲、美洲。让人感叹不已。

为您推荐

刘宇昆人物生平

在刘宇昆8岁时,他与父母从兰州移民美国。 刘宇昆在大学中学习的专业是法学,目前在波士顿从事律师的工作,业余写作科幻小说。在2009年4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刊载了刘宇昆的两篇小说《爱的算法》和《单比特错误》。其中..

波伊提乌人物生平

波爱修(或译波伊提乌)出身于古罗马贵族名门望族阿尼契(Anicii)。祖父当过地方行政长官。父亲曼柳斯(ManliusBoethius)曾任古罗马执政官。博伊西斯年轻丧父,受到罗马显贵西马丘斯(Symmachus)的保护和资助。翻译过亚里士多德的着..

威廉·詹姆斯人物生平

早年教育 早年爱好绘画和科学,1858年回美国罗得岛州新港市随亨特(WilliamMorrishunt,1824-1879)习画一年,1859-1860年全家迁往瑞士日内瓦,他在日内瓦科学研究院学习科学,当时他希望成为画家,因此不久即返回新港市继续习画,但后..

亨利·柏格森人物生平

恩斯特·海克尔人物生平

海克尔生于德国波茨坦。早年在柏林、维尔茨堡和维也纳学医,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耶拿大学动物学教授。是最早绘制动物系谱图的学者之一。大力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动了继达尔文之后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并通过对胚..

米洛斯·福尔曼人物生平

196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黑彼得》获得第1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1965年,执导剧情片《金发女郎之恋》获得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1967年,凭借政治片《消防员舞会》获得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

艾萨克·阿西莫夫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阿西莫夫早年照片 1920年1月2日,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在俄罗斯莫斯科西南约250英里的一个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小村庄里,父母是俄国犹太人。快到2岁时,他才得第一场大病,差点死于肺炎。据阿西莫夫家族记载,艾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