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对话傅敏

'赤子的灵魂最为纯洁,没有任何杂念'

艺术评论:镌刻在您父母墓碑上的是'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句话?

傅敏:这句话是《傅雷家书》里最精彩的一句话,1955年1月26日写的,从这句话的意思就可以看得出来。别人是说不出来这句话的。为什么是'赤子孤独'?如果不是赤子,他绝对说不出这些话来,因为赤子灵魂最为纯洁,没有任何杂念。他一生做事到底是为了谁,为了这个人才,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其实不孤独。他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人,要纯,要真,不要哗众。


傅雷之子傅聪与傅敏当年在傅雷追悼会上

艺术评论:傅雷先生与黄宾虹的交往也可以说是贯穿其一生的,他堪称是中国很早的艺术策展人。

傅敏:对,1943年为黄宾虹做了展览,那时候黄宾虹是默默无闻的。他和我父亲相差45岁,他们是典型的忘年交,黄宾虹认为傅雷是他的知己。

艺术评论:在那个年代里其实有很多画家,他为什么独独对黄宾虹和他的画有兴趣呢?

傅敏:不是他去选的,是他们相遇了,我父亲自己不会画画,他却懂画。他比画家还画家。他看得懂黄宾虹的东西,黄宾虹的艺术和他的绘画的意境触动了傅雷。同时代的画家齐白石在当时已经非常有名了,傅雷也不会选择很有名的像徐悲鸿,他看不上徐悲鸿,他觉得徐悲鸿的东西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他的国画。黄宾虹的为人非常低调,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了艺术。傅雷身上的文人气质与黄宾虹相契合。他在家就会跟我说说黄宾虹的线条、结构、构图等等,还有油画上的色彩问题。他们主要是通信交流,其实并没有见过很多次面。1943年那会他们俩还没见过面,仅靠通信。一直到第一次见面是在1948年,我父母到北京看黄宾虹,那时黄宾虹在北京,完了以后我们全家人到昆明去了。黄宾虹1952年在上海开画展,他到上海第一个就是去看我父亲。之后父亲又去参加了黄宾虹的画展。在1954年父亲到杭州去看过黄宾虹,回来以后写了最后一封信。没多久,黄宾虹就去世了。

艺术评论:《西方美术二十讲》是很多人的美术启蒙读物,傅雷先生有没有跟你谈过这方面的问题?

傅敏:艺术评论方面文章我父亲写得并不多,但一篇是一篇。其实《美术二十讲》是他编译的,非创作。当时是上海的教学需要,这些都是他的上课内容。他离开美专以后,在1934年专门把这些整理出来,那时没有二十讲,补充了一些,完成了二十讲,但他从来没有发表过。我也不知道有这本书,抄家退回来一堆书,才发现里面有这本稿子,庞熏琹还专门写了篇序。好多东西都是等到他去世后,抄家以后整理东西,我在编文集时才发现,以前从来没看过,尤其是解放以前的东西没见过。

好多画家来跟他交流,他这方面的悟性特别强。当年他在卢浮宫看画,一张画能看一天、琢磨一天。他能进去到画里面,这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

艺术评论:性格简单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生存是非常困难的。你是一名英语教师,傅雷先生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非常大的影响?

傅敏: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事要认真负责,做事要明辨是非。我教书首先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最后才是老师。就英语教学来说,老师非常重要,需要会引导学生。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英语,因为老师不好。我教的英语大家都喜欢。我父亲教英语时是把它当成音乐来教的,靠的是耳朵,而不是语法,靠语法来学英语学不好,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有的人教英语用好几堂课教语法,而我用一节课教就足够了。

我父亲还活着的时候,他回家以后很感兴趣地听我说我怎么教英语。我工作后他给我提出了一个十年规划,因为在教学工作以后,如果在语言上没有练习会有退步的。所以首先我开始翻译英国的语言历史,我记得那时我翻译了两章,大概1964年,翻译了以后我寄给爸爸,后来妈妈跟我说,爸爸收到我的信马上把自己工作放下来,改我的稿子,给我回了一封很长的信,我记得很清楚,有十一页。译文中哪些是英文的问题,哪些是语法的问题,哪些是理解的问题,哪些是需要看上下文掌握的问题,哪些是心理的问题。有些错别字反复出现,那就是心理的问题,不是你不懂不会,而是心理问题。

艺术评论:你家里那会儿是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傅敏:那是到后来,小时候爸爸更多是训我们。傅雷的'严'是有名的,我们那时很害怕,你看他很多照片很少有笑的。'家书'里他自己也忏悔,头一封信,1954年,他就说我们没有欢乐的童年。我父亲非常严厉,好多专业上的朋友来我们家,比如金圣华,金圣华的妈妈是我父母的朋友,金圣华学法语,北大法语系毕业,她那时到我们家坐在我父亲面前是不敢动的,害怕我父亲。我记得最清楚,有一次我做错了事情被关在后书房里,让我念'狼来了,狼来了'。直到他说可以了,不然我要永远念下去,他就是为了告诉我让我不再说谎。

艺术评论:傅雷先生翻译的书你喜欢读吗?

傅敏:初中时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时候看就是看故事情节,当然里面有很多哲语。他翻译的《艺术哲学》就很高明。实际上《艺术哲学》是一部艺术史,但是你在看的时候好像就是中文写的一样。后来我看他翻译的《英国绘画》,解放时期没有出过,最近马上要出版的。我从澳大利亚找原文并一路空运回来,作家名字写的是'牛顿',叫牛顿的名字多了,后来找到叫艾瑞克·牛顿,他是英国很有名的一个艺术评论家。拿到英文版以后我对了一下,我才明白他的翻译高明在哪里,一段文章里头,他首先给吃透了,用中文写出来,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对不上,但整个段的中心在那里,意思全都在那里,他完全能够传达得出来。比如《约翰·克里斯朵夫》,我听到有英国的朋友说,有一个法国学者到中国,他发现傅雷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那么受欢迎,他就很奇怪,特意买了一套,这个人是汉学家,他看了以后说他终于明白了,他说这本书一是与中国的国情很吻合,二是傅雷的文字比罗曼·罗兰自己写的散文还要好,说翻译胜过原文。

艺术评论:傅雷先生一方面是翻译西方法国的文学,一方面他喜欢的就是黄宾虹的传统绘画,在他心目当中这两种艺术是怎样得到一种平衡和统一的呢?

傅敏:这是一种悟性。比如他谈到翻译说到'神似论',这是从绘画里来的,这是学科之间相通的地方,是他的悟性。一旦东西翻译出来,表面上一致不行,要神似,真正的意思要表达出来才行。它就像绘画一样,讲求神似。他编译的音乐笔记,有的是他看到书翻译出来的,有的在翻译出来以后再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和理解,他拿给我哥哥,比如舒伯特、莫扎特,以提高他对他们的理解。(本对话原刊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3年)

为您推荐

经管英语对话②

  :陈倩 主编   :10位[7810785141] 13位[9787810785143]   :   出版日期:2005-9-1   定价:¥23.00 元内容提要  口语表达是人际交往中最直接便捷的方式。我们编写这一套系列丛书就是为了满足上述人士的学习所需。本..

与神对话②

  中文名称:与神对话   英文名称:Conversations With God   发行时间:2006年   电影导演:斯蒂芬·西蒙Stephen Simon   电影演员:Henry Czerny .... Neale Donald Walsch/God - voice   Vilma Silva .... Leor..

巴尔蒂斯对话录②

巴尔蒂斯对话录  译者:刘焰   作者:(德国)(Costanzo Costantini)贡斯坦蒂尼   市场价:¥28.0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55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61761229   版次:1版   装帧:平..

诗与思的激情对话②

天堂对话②

  房龙的《天堂对话》一书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音乐、地理等知识领域,同时,时间跨度也是相当大的。在《天堂对话》一书中,作者凭借自己丰富的想像力,不拘时空限制,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几十位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