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之人物轶事
华罗庚自学成才,踏进清华园的传奇故事已是尽人皆知,但是究竟清华园内的数学圈内怎样发现华罗庚的细节,如今已很难查考。应该说,唐培经、杨武之、熊庆来等先生都为华罗庚来清华大学作出过努力,而系主任熊庆来的支持,则是关键的一着。
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以后,选择数论为研究方向,而且集中研究华林问题,显然是受到杨武之的直接影响。华罗庚在1980年写给香港《广角镜》周刊的一封信说:'引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
华罗庚于1936年赴英国,追随G.H.哈代(Hardy)学习解析数论,成绩卓着。杨武之为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而高兴非凡。1938年华罗庚回国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时担任系主任的杨武之,不顾学校里的各种反对意见,向校方提出破格提升华罗庚的职务,即越过讲师、副教授直升正教授。起初校方以华罗庚未在英国拿博士学位而拒绝,后经杨武之力争,最终才得到同意。所以,华罗庚在上述给《广角镜》的信中也写道:'从英国回国,未经讲师、副教授,直接提我为正教授的又是杨武之教授。'
在西南联合大学时期,杨武之和华罗庚曾同住于昆明西北郊的大塘子村。两家过往很密。当年,华罗庚曾有一信给杨武之,内称:'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即杨师也。'
杨武之留给杨振宁夫妇的题辞
杨武之所师法的迪克森学派,在本世纪初的美国影响很大。后来由于英国、苏联等国的解析数论的兴起而渐渐式微。所以,杨武之的数论研究虽曾起过启蒙和推动的作用,可惜由于迪克森学派的衰落而未能发挥重大影响。中国数论学派,在华罗庚的领导下,获得了重大的发展。饮水思源,人们将会缅怀杨武之在早期所发挥的前驱作用。
杨武之与杨振宁
杨武之是杨振宁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对他的影响相当大的一个人。杨武之是一位将近世代数和数论、将西方现代数学方法引入中国的我国现代数学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一位为我国数字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杨武之是一位教学极为认真的教授,也是一位教子极为严格的父亲。他早就在日常生活中,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将不少数学知识传授给了儿女们。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杨振宁后来说:'父亲对我们子女们的影响很大。从我自己来讲:我小时候受到他的影响而早年对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我后来搞物理学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杨武之对杨振宁的影响,一直长久地发生着和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