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
1928年的秋天,刚满17岁的孙泽瀛独自来到西子湖畔,寄宿在城东的浙江大学宿舍里,开始了紧张愉快的大学生活。
1932年,孙泽瀛在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便去日本继续深造.他进了仙台市东北帝国大学就读.孙泽瀛继续攻读数学,主修微分几何,由洼田教授主讲.不久孙升入东北帝大研究生院,导师就是洼田教授。
1937年的夏天,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孙泽瀛回国参加抗日工作.就在这时,山东大学发电报来,聘请孙泽瀛为山东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50年代华东师大数学系教师合影,左二孙泽瀛
1942年,孙泽瀛为了安排全家大小生计,单靠重庆大学的一份工资已委实不够.幸得张鸿之助,他又在交通大学任专职教授.这样,从1942年到1945年,孙同时担任重大与交大的教授,生活上算是安定下来了。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首任系主任
1949年5月3日,解放军进入杭州;5月27日,解放军攻克上海市.在彼岸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孙泽瀛得知这一消息,又获悉安楚玙已参加革命工作,立即办理手续,准备回国.印第安那大学的有关人士多次挽留,均被他婉言谢绝。
1951年4月,孙泽瀛受命筹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被委派为系主任.他亲自上课,亲自编写教材.他制定了'高等几何'教学大纲,编写了《解析几何学》和《近世几何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在中国'文革'前师范院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
他主持办过一届几何研究班(1955—1957),讲授射影几何与射影测度(Metric).孙泽瀛的科研工作,多数是在把握了问题内容的本质关联后,先给出严格论证,再给出丰富的直观认识.比如《联络空间同质问题之几何探究》一文就是一例.又如孙泽瀛在印地安那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论一组偏微分方程的精简形式》,在求得的一组偏微分方程式的精简形式的同时,立即明确给出其可积条件与式中所含诸系数的几何意义。
1958年的'大辩论'中,他态度鲜明地主张'科学研究上应向综合大学看齐'。在当时曾被当作错误观点而遭到批判。
晚年
1958年夏天,'大跃进'中的江西省要新建一所综合性的江西大学.孙泽瀛有办数学系的经验.这份光荣的苦差事最终落到了他的肩上,组织上调他支援江西大学。
1963年10月15日,江西大学建校5周年,苏步青应邀前来祝贺,孙泽瀛感到这是对他的鼓舞和支持.1965年,领导上调他到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
1966年,'文革'开始.江西大学大字报栏内赫然出现了孙泽瀛的名字,接受批斗。这种日子他前后过了两年多。
1975年7月,他因肺破裂住院治疗.为回避南昌的酷暑,他回到了杭州疗养.从此以后,病魔缠身,屡屡住院医治。
1981年,春暖花开时,西湖游客如织.美好的世界牵动了孙泽瀛的心扉,他请求安楚玙搀扶他缓步登上吴山.西见五湖烟波,六桥锁澜;南望九华垂翠,之江如练.万籁俱苏,孙泽瀛也不禁有点意兴盎然。
1981年4月24日,孙泽瀛病发,住入杭州第一医院.5月中旬病情恶化.17日晨8时,这位忠于祖国的人民数学家与世长辞,享年70岁.遵从孙泽瀛的遗愿,将骨灰洒向西湖之滨、吴山之麓,他与湖山同在。
两度创业
1951年4月,孙泽瀛受命筹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被委派为系主任.建立一个新系,千头万绪,特别是师范专业,牵涉面更广.孙泽瀛认定要办好师大数学系,必须抓住三个互相紧扣的环节,这就是:教学、科研和实习.为了搞好教学,一要知人善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来自各校.孙泽瀛作为第一任系主任,十分注重团结,尊重同事,坦诚合作.他和几位老先生,如曾任同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程其襄,曾任复旦大学教务长的李锐夫,由圣约翰大学来的魏宗舒等相处融洽,很不容易.数学系团结之风,一直到如今为华东师大之优良传统,说明孙先生风范至今犹存.二还要搞好教材建设.他亲自上课,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文革'前师范院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他主持办过一届几何研究班(1955—1957),讲授射影几何与射影测度(Metric).在50年代,各高等师范院校能够普遍开设高等几何学课程,这与他在学术上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数学方法趣引》一书中介绍的柯克曼女生问题,引起了一个物理系学生陆家羲(后来是包头市九中物理教师,已故)的注意.他在教学之余进行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一着名的世界难题(Steiner三元系),其研究动机始自孙泽瀛的这本书.
孙泽瀛创办《数学教学》杂志
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水平,改进教学.孙泽瀛认为高等学校的科研不应局限于教师,学生也应该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深入思考,解决某些应用上的或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为了推动科研,使师生有更广泛的交流园地,他建议并创办了一份《数学教学》杂志.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除了安排师生常规实习之外,他还主持成立了一个中学数学研究会,通过这个研究会把数学系的师生同中学教师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他们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学习中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经验,并探讨、解决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种种疑难问题。
1958年夏天,'大跃进'中的江西省要新建一所综合性的江西大学.数学系由谁来主持呢,江西一时难以物色,只好向上海求援.孙泽瀛有办数学系的经验.这份光荣的苦差事最终落到了他的肩上,组织上调他支援江西大学.当年的他,在上海已有一份惨淡经营的事业;因此,调离之前依依不舍之念油然而生.但是,他又想到青年时代立志救国,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向,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心爱的华东师大数学系,偕家眷一同来到了江西.8月的南昌,气温往往超过40摄氏度.江西大学创建之初,只有100多名教职员工,被安置在青山湖畔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里.校园西边是铁路调车场.高温与蚊蚋的袭击以及扰人的汽笛声,令人彻夜难眠.邻校学生又正在'拔白旗'.在如此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气氛中,孙泽瀛排除干扰,积极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团结全系教职工制订发展规划、课程设置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准备迎接学生入学.9月5日,首届学生进校,数学系在孙的主持下,建立起来了.
数学系的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团结大家共同办好数学系,他决心在以下方面做出表率:首先带头编写教材,亲自上课;其次,他结合国家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编成了《关于极切线坐标对某些实际问题的应用》一书;第三,在生活上他同中、老年教师亲密无间,融洽相处;第四,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除分配一定的教学任务外,还督导他们进修.此外,他还很注意在师生中发现人才.孙泽瀛自己能以身作则,教师们很自然就能团结在他周围,数学系的教学与科研秩序很快建立起来了.
推广运筹学
1961年,运筹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不久,孙泽瀛也看出了这是数学领域中一门能直接为建设服务的学科,是介于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有强大生命力,应该大力发展.因此,他力主在江西大学数学系开设运筹学专门化课程.当时国内还没有运筹学的教材.孙翻译了世界第一部运筹学专着——莫尔斯与金布尔(MorseandKimball)着的'MethodsofOperationsRe-search',编写了《运筹学讲义》,并亲自讲这门课.《运筹学讲义》经多次修改,最终整理成书稿,寄往出版社准备出版.不久,'文革'开始,书稿自然不能出版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孙泽瀛还亲自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推广运筹学.1961年—1965年,江大数学系运筹学专门组的学生先后到南昌铁路局,南昌市公共汽车公司,甫昌县小兰公社,南昌市砖瓦厂,南昌华安内衣厂,江西省邓家埠农场等地实习、推广,也开展了一些有关运筹学的课题研究,在理论上、应用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江西省科协、南昌市科协支持下,孙还多次作了有关运筹学的讲座,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推广运筹学,推动了运筹学应用在江西的发展.
在他倡导下,江西大学数学系自1961年以后一直开设运筹学课程,坚持从事运筹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培养了一批从事运筹学工作的人才,使江西大学数学系成为全国开展运筹学研究较早,坚持较好的学校之一.国家重新制订的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中,将江西大学数学系也列为全国发展运筹学的基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