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人物思想

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他的主要的思想有:

永恒的活火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Thisworld,whichisthesameforall,nooneofgodsormenhasmade;butitwasever,isnow,andevershallbeanever-livingFire,withmeasureskindlingandmeasuresgoingout.〞

赫拉克利特主张火与万物可以相互转化,但并未说明转化是如何进行的。这体现了他哲学上晦涩难懂和神秘主义的特点。他认为火的燃烧中有一定的尺度和逻各斯的思想。

原因:火是诸元素中最精致,并且是最接近于没有形体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火既是运动的,又是能使别的事物运动。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说宇宙是永恒的活火,他的基本出发点是: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宇宙本身是它自己的创造者,宇宙的秩序都是由它自身的逻各斯所规定的。这是赫拉克利特学说的本质,它是米利都学派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和深入的发展。

万物皆流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这条河与那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他还明确断言:'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

赫拉克利特的核心思想是'变','变'却是永恒不变的。

逻各斯说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他的逻各斯学说,

是他的辩证法思想的第二个方面。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与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logos),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理原则,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的世界规律。

万物的运动,无论是火的燃烧和熄灭以及万物的生成和互相转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逻各斯进行的;这种逻各斯主要就是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这种尺度当然也是一种规律,但它和通常说的一般规律还有点不同,即尺度还只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而一般规律却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其他方面。从抽象的程度说,一般规律高于尺度。人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先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比较一般的东西,然后再深入到更为一般的东西。所以,发现尺度是发现一般规律的前一步,从认识尺度再前进一步就可以认识一般规律。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正是处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这个阶段——认识尺度、比例上。

对立统一

原始的统一是不断地活动和变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创造是毁灭,毁灭是创造。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

西,比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东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具有永恒的性质。从这一意义来看,每一种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这种对立,才能有世界。比如,音乐中的和谐就产生于高低音调的结合。

世界为斗争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停滞或者毁灭。对立和矛盾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和谐。'生与死,梦与醒、少与老,是同样的东西。后者变化,就成为前者,前者变回来,则成为后者。'

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关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根据一定的数的比率关系,整个宇宙就是按一定的数的比例组成的有秩序的科斯摩斯。赫拉克利特用'逻各斯'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完美地表达出来。在这点上,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是根本一致的。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六——五世纪期间,以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已经比米利都学派前进了一步,即他们不满足于寻求万物的本原,而是开始要寻求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他们开始发现了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也就是逻各斯。这是当时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他们对哲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为您推荐

德尼·狄德罗美学思想

美在关系 狄德罗依据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美在关系'说。'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关系'。这就是'美在关系'的含义。'美在关系'就意味着美在事物的客观性质,事物的性质是..

伊本·路世德哲学思想

推崇亚里士多德 在哲学上,伊本·路世德非常推崇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把它说成是最高的真理,人类的理解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他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科学和理性的倾向,综合了阿拉伯东、西方伊斯兰哲学家的思想成..

德尼·狄德罗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辩证法 狄德罗早期画像 狄德罗的哲学思想既反映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又夹杂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1749年发表的《论盲人书简》充分表述了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没有停留在以触觉为衡量事物存在与否的准则上,..

色诺芬思想观点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哲学思想

施莱马赫思想的明显特征是努力将其他思想家对立的概念结合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之内,他既是唯物主义者又是唯心主义者,既是个人主义者又是普救论者,即是一元论者又是二元论者,既是感觉论者又是知性论者,既是自然主义者又是超自..

阿尔文·普兰丁格哲学思想

改革宗认识论 普兰丁格对认识论领域的贡献在于他称之为'改革宗的认识论'的宗教认识论。根据改革宗的认识论观点,即使没有上帝存在的证据,对上帝的信仰仍然是理性的并且可以得到保证的。更进一步,他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正..

胡塞尔人物思想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年以前)、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象学后期(1913年以后)。 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19世纪各种经验论的心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向性学说,建立了从个人特殊经验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