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贝克莱人物经历

出生在爱尔兰

乔治·贝克莱1685年3月12日出生在爱尔兰基尔肯尼的一个乡村绅士家庭,是家中的长子,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早熟,年仅15岁时就考入都柏林三一学院,19岁时获得学士学位,22岁时获得硕士学位。此后留校担任讲师和初级研究院。他最早出版的书是关于数学方面的,贝克莱在数学上有一定的才华,他曾给微积分的发现者提出了一个特别容易自相矛盾的理论称之为'贝克莱悖论'以致连微积分的发现者都难以自圆其说。引起了数学界的一场混乱危机:当然这都是后话,是在他中年时期的时候做的事情。贝克莱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他在1710年发表的《视觉新论》这是一篇关于人类视觉的一篇科学论文,主要对视力和视觉,所视之物的大小和距离等这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个深入的研究。虽然当时这篇着作的发表引起了一场科学界很大的争论。但是后世科学家的深入研究证明了贝克莱理论的正确性,其理论作为建立现代光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贝克莱出版了一本关于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的原理的书,书名叫《人类知识原理》,出版于1710年。这本书让他大获成功,并且收获了很多好名声,可谓名利双收。贝克莱认为这本书对于思想之外的感知形式的描述还有待详划,于是在1713年出版了《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由此.他提出的主要的经验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阐述已确立完毕。在这些唯心主义原则性的阐述里有一个贝克莱最有名的名言,即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其意思就是说世界的存在完全是以感知世界的独立生物个体的存在因而存在,如果没有感知个体,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

对于这个理论,贝克莱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和推理。贝克莱指出:根本没有第一性的质,因为一切知识都是正在经验着或知觉着的人的一种机能。他指出,物理对象只不过是经验到的诸感觉的积累,习惯力量使之在心灵以内联合起来。否则就不能存在。譬如一张写字台,除非看见它,摸到它,嗅着它,有过他的颜色,形状,气味,它才是存在的:离开了感觉,或者诸多感觉的复合,组合,那便是什么也没有了。这是他着名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基本原理。其理论与唯物主义相反对。这一理论的诞生之初期受到了很大的嘲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进步,这一理论时被绝大多数的唯心主义者所接受。

在欧洲和英国

之后,贝克莱去了英国,进入了英国基督教教会。在1714年和1720年间,他在欧洲各国旅游,并传播自己的理论和思想。他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意大利,并且参观过很多意大利的风景名胜。在1721年,爱尔兰神学教会给他一个尊重的邀请,并此他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学位。此后,他再此选择停留在都柏林三一学院。主要教授神学和古希伯来语。在1721年2月,他被授职位神学教会的主教。

贝克莱在1728年和爱尔兰大审判法官约翰·福特的女儿安妮·福斯特结婚,此后,他去了美洲。他在现今罗德岛新港附近登陆,然后在米德尔顿那里购买了一个庄园。他还带来了一个他在意大利发现的英国画家,名字叫约翰·撒布兰特这个被称为美国近代肖像画的创始人。在庄园居住时,他计划在百慕大建立一个他所谓的'理想国',和一所大学。最后都已资金的短缺而宣告失败。

贝克莱在1732年离开美国返回英国伦敦。

返回伦敦后,贝克莱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他计划为在城市中无家可归的孩子建立一个'儿童之家'.在1739年贝克莱创立的'儿童之家'成立。贝克莱担任第一任'儿童之家'总执事人。在1734年,贝克莱被任命为英格兰某一地区的执行主教,他此后一直担任此份工作直到他的去世。

为您推荐

马丁·布伯人物经历

马丁(希伯来语名字:מָרְדֳּכַי,Mordechai)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所罗门·布伯是犹太传统和摩西五经的着名学者,住在伦贝格(今乌克兰利沃夫),马丁·布伯童年时代大部分时间住在祖父那里。马丁·布..

陈晓卿早年经历

陈晓卿天生聪慧,属'神童级'少年,父母对他'开发'较早,据他自己说,他是'上学之前就可以直接进三年级的那种'。可能那时候陈晓卿就已经具备了恃才自傲的'美好品德',他很少认真学习,更少完成作业,除一年级外,他从来没有做完过老师..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生平经历

阿尔都塞1937年进入里昂知名中学LycéeduParc读书,课业表现十分优异,并于毕业后被最高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阿尔都塞成为德国的战俘。在战俘营中,他广泛而深入地认识了共产主义。1945..

玛丽莲·弗伦奇人物经历

恩斯特·H·康托洛维茨人物经历

恩斯特·康托洛维茨出身犹太富商家庭,一战时曾为德军服役,转战东方。战后彻底弃商从文,游学于德国各大学之间。纳粹上台后,康托洛维茨于1938年流亡到英国。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夕,他又由牛津转赴北美,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

萨尔曼·鲁西迪人物经历

萨尔曼·鲁西迪(SirSalmanRushdie)爵士,印度裔英国作家,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中文名又译为萨尔曼·拉什迪,十四岁移居英国读书。其作品风格往往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作品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1981年发表的..

乔治·佩雷克人物经历

乔治·佩雷克,1936年3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第20区维兰街24号,父母都是刚到法国不久的波兰犹太人移民。1940年6月父亲战死。1943年2月,30岁的母亲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20岁时,他自信必将成为小说家,1965年29岁时出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