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人物生平

早年

1712年6月28日,让-雅克·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扞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卢梭签名

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蒂克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中年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卢梭专攻音乐方面。不过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

1750年(庚午年),38岁的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surlessciencesetlesarts')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而一举成名。那年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与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因而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巴黎名人。

随后他又着述了许多其它着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儿》(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1782),所有这些着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52年,歌剧《乡村占卜者》成功上演,受到国王和王后的青睐,路易十五打算接见卢梭,并赐给他一笔年金,然而卢梭顾虑会因为接受年金而失去自由,就刻意回避,受到普遍的谴责。《乡村占卜者》后来曾多次上演,但卢梭从中获益很少。

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其中通过景色和环境烘托情节以个人情操对比社会伦理的手法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创立的标志。该书也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着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待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一样。

惨遭迫害

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着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起初,卢梭对外界的传闻并不在意,他想这本教育学着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怎么会遭受知识分子、教会和国家的反对呢?怎么会将他看成邪恶之徒呢?在外界的压力下,出版社也劝卢梭不要用真实姓名发表这本书,但卢梭坚持要面对那些无谓的攻击。他想他一直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个忠顺的公民,像其他法国人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总不至于因热爱人类,追求人类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恶运偏偏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舆论界把卢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士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

1764年,他寄身在属纳沙特尔伯爵封邑的莫蒂埃,收到不知谁寄来的《公民的感情》一书。他没有认出真正的作者是伏尔泰,但是相信这部书是在他的老朋友德比内夫人指使下写的。这本小册子满篇粗话,对丧失天良抛弃子女的父亲,对秦蕾兹·勒·瓦瑟的情人,对卢梭标榜献给美德的一生中所有的恶行,作了可怕的揭露。
位于先贤祠的卢梭的棺椁

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着述。他先后着有《忏悔录》、《山中书信》等着作。

1768年8月29日,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仆黛莱丝·瓦瑟在布戈市结婚,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逝世与安葬

1778年7月2日早上,卢梭因脑出血导致的中风而去世。

在卢梭死后不久,格里姆和其他人散布谣言称卢梭死于自杀。另有其他流言蜚语称卢梭死时已精神失常,但在他去世前不久与卢梭见面的人都认为卢梭的头脑镇定,精神正常。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的棺木相对而立的,是卢梭的棺木。

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自然法则理论。为师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

为您推荐

德尼·狄德罗人物生平

德尼·狄德罗 德尼·狄德罗生于郎格勒。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文科学士学位。他精通意、英等几国文字,以译述A.A.C.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而着称。1745年,法国出版商布雷顿准备邀请34岁的狄德罗和哲学家达朗贝将英国百..

色诺芬生平简介

色诺芬(Ξενοφών,前440年左右-前35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他的着作16世纪就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直到近代,他仍然具有崇高的声望。他客观地记录自己的经历,表述个人对时人时事的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有史以..

胡塞尔人物生平

1859年,埃德蒙德·胡塞尔出生于普罗斯尼兹的莫拉维亚省,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在本省受过早期教育后,胡塞尔进入莱比锡大学,在那里,他从1876年至1878年学习了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并抽时间去听哲学家威廉·冯特的课。胡塞尔..

卡尔·巴特人物生平

霍尔巴赫人物生平

霍尔巴赫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海德斯海姆村,父亲是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商人。1735年他随父移居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君主,在他统治下,法国民生凋敝,对外战争频繁。广大人民群众不堪忍受沉重的..

恩斯特·卡西尔生平

卡西尔诞生于一个犹太家庭。 哲学 人们一般认为,卡西尔哲学的一大特色是新康德主义,通过其符号形式的哲学,将康德的知识论视角和马尔堡学派对自然科学的关注扩展到文化哲学的层面去。 进一步考虑卡西尔所处理过的论题..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人物生平

皮尔士1839年9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曾于哈佛大学就读,在美国海洋和大地测量观察所任职。一生不得志。1887年以前一直未能在大学谋到一正式教席。在哲学上,提出作为实用主义核心的意义理论,把观念的意义和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