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佩雷克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却少之又少,一九七四年,法国青年导演BernardQueysanne改编自佩雷克小说的处女作《沉睡的人》应该算其中最着名的一部了,影片获得了当年的法国让维果奖。这部散文式结构的黑白电影讲述一个普通的年青学生打算在喧闹的城市中与世隔绝以体验一种最极简化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生活越来越单调,行为也越来越机械,然而他的内心却愈加能更清晰地观察这个世界,他每天不断的沉思和冥想自己就好像行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与各式各样的人群交流,同样在思考自己以前的生活状态。
整部影片的风格很像同属于七十年代的杜拉斯的作品,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只有人物的行为动作,臆想中的场景和长得不能再长的长镜头,还有就是大量的画外音,由一个女声用法语朗读出男主角每天的日记,这无疑是一部个人风格化的实验电影,而且你如果不懂法语的话可能理解起来会有点问题,不过除去语言关,影片的其他方面比如摄影,剪辑等都还有不少值得细看的地方,毕竟是得过奖的东东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九八零年的《埃利斯岛传说》是佩雷克生前最后一部打上自己标签的影像作品,实际上它还是佩雷克与法国电影人罗伯特·鲍伯(RobertBober,曾经是特吕弗的《四百下》《射杀钢琴师》和《朱利斯与吉姆》的助理导演)一起去埃利斯岛旅游时随手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二十世纪初美国移民的历史和现状,回到巴黎后佩雷克还为影片写了解说词。
位于美国纽约的埃利斯岛曾经是移民检查站和进入美国这个遍地黄金梦幻国度的前哨站,大概有超过四成的美国人祖先都曾经在这个二十八公亩大的小岛居住过。一八九二至一九二四年间,约有一千六百万的移民在埃利斯岛上停留,等待移民局检查通过。
埃利斯岛的移民港口在一九五四年被关闭了,可是人们希望到美国实现美国梦的愿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三部《JeMeSouviens》其实是一部实验戏剧,同样改编自佩雷克生前的剧本,拍摄于一九九零年,导演是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着名演员SamiFrey,他曾经在瓦尔达的《克莱欧的五到七》,弗朗叙的《特蕾丝》,戈达的《法外之徒》等不少经典影片中有过精彩的演出。
《JeMeSouviens》是他一个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全部在舞台上完成,其实整整七十分钟只有一个场景就是西装革履的SamiFrey骑着一辆自行车在黑夜中前行,然后口里叽哩呱啦地念叨着一段段又长又难懂的话语,也没细听不知道讲个啥,反正是越讲越激动,车也是越蹬越快,然后就看到自行车后面的舞台布景和灯光随着他的话在不停地变,时而升高时而落下时而加道具时而减,其实那自行车根本就没动,整体感觉就像看SamiFrey在骑健身脚踏车一样,比较荒诞。不懂法语的还是算了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