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乱弹
泛指清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各类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在音乐上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即板腔体)的“乱弹”形式。板腔体的使用,成为新兴戏曲与古老戏曲的一个分水岭。有两种音乐结构体式:曲牌体及板腔体。
(二)梆子腔
又称西秦腔、乱弹、秦腔。因使用打击乐器梆子击节而得名。起源于我国甘肃、陕西、山西一带。梆子腔在清初之际,向各地流传,并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伴奏乐器主要伴奏乐器为梆子与板胡,结构是运用整齐句式和板式变化为主;唱腔分花音、苦音两类。
(三)皮黄腔
即西皮腔与二黄腔相结合的声腔。该声腔高亢有力,明朗流畅,常用于表现喜悦、激动的情绪。二黄腔产生于江西、安徽一带,是在弋阳腔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腔调流畅节奏较平稳,风格低回婉转,庄重凝重。常用于表现回忆、沉思的情绪。
(四)京剧
乾隆中期,出现了“花雅之争”的局面,最终昆曲衰落,而乱弹诸腔盛极一时。京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逐渐产生的。
乾隆五十五年(1790),皇帝八十大寿,诏令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汇演。这之后,徽班在京城的戏曲舞台上影响广泛。其中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京剧“老三派”及谭鑫培。
谭鑫培(1847-1917),湖北武昌人,工老生,谭派创始人。 1900年后,其演技越发成熟,被誉为“伶界大王”,被后人赞誉为“无派不学谭”。其在京剧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第一,他善于博采众长而融于一身,创轻快流利、委婉纤巧的谭派唱腔,开拓了老生唱腔的新天地。第二,他统一了京剧字音。第三,他身兼数功,戏路宽广。代表性角色有《李陵碑》中的杨继业、《战太平》中的花云、《空城计》中的诸葛亮等等。
京剧艺术的特点主要有:(1)在唱腔上以二黄、西皮为主,并吸收昆曲曲牌和一些民间地方声腔的音乐。(2) 在伴奏上组成以京胡为主奏的伴奏乐队,并吸收了梆子戏的锣鼓音乐。(3)在语言方面,唱词和道白不追求词藻典故,文字通俗易懂,能为普通民众所接受。(4)在表演方面,既吸收了昆曲有规律、有层次的优美动作,又吸收了梆子戏的歌舞演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