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或地区舞蹈艺术的发展总是随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因此,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云南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云南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其一,云南特有着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其二,云南民族舞蹈所走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其三,云南各族群众不同时期对舞蹈的不同需求。对于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舞蹈来讲,一方面为云南民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方向。
在20个世纪中期,云南舞蹈工作者到高山、平坝、峡谷、江畔等地区进行考察。他们在各民族群众中搜集并整理了一批民间舞蹈,将这些传统民族舞蹈先后搬上艺术舞台,用于表现云南各民族群众的心声。像《景颇刀舞》、《孔雀舞》、《阿细跳月》等都是这一时期相继推出的优秀作品。正是这样一些民族舞蹈,让世人认识了云南,认识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了解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别样风情。虽然云南的民族舞蹈在文革期间随着“样板戏”潮流黯然失色,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即又重新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是云南民族舞蹈的大发展时期。历时十年的《民舞集成》不漏一个民族、不漏一个舞种的普查搜集工作,初步地探清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为云南传统的民间舞蹈作了图文并茂的保存。正是伴随着《民舞集成》工作的开展,国内也掀起了一股民族风,这又为云南民间舞蹈的复兴,为民间舞蹈的舞台重新展现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有一大批经整理加工的民间舞蹈在艺术舞台上华丽上演。如哈尼族《扭鼓舞》、拉祜族《斑鸠捡谷子》、彝族《铜鼓舞》、佤族《高格龙猛》、傣族《孔雀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新作。随着改个开放的全面展开,文化开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为扩展云南舞蹈艺术家的艺术视野,拓宽了人们了解云南民族舞蹈的艺术渠道,增强了云南民族舞蹈的影响力,使云南的民族舞蹈艺术得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比如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的56个民族的广场民间舞蹈展演,《跳云南》充分展示了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新、奇、美”;《红土情》展示出特色鲜明的民族情感和时代精神;还有意蕴深厚、形式优美的大型舞剧《阿诗玛》,这无疑是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先兆。
可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舞蹈家和编导者不断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这是民族舞蹈繁荣、发展、演变的一种趋势。促进了传统民俗性舞蹈向非民俗性舞蹈的演变。从而实现民俗性舞蹈特有的神秘性、神圣性及其人文价值。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