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3]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非常重视意境的营造,让观众在观赏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   林徽因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诗人。她的诗优美、空灵,很有感染力。1931年,林徽因带着女儿在北京香山静养时,大量的诗作喷涌而出。在第二集当中出现了她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几首诗,极富意境之美。当《山中一个夏夜》这首诗用滚动字幕缓缓更替出现在屏幕上,画面的背景出现了夜晚随风轻拂的树的枝叶,并用了朦胧和虚化的技术处理,营造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山中夏夜的意境。随后出现的《深夜里听到乐声》这首诗:“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深夜,稠密的悲思。”画面背景选用了一张林徽因旧时的老照片。画面中的林徽因趴在书桌上,下巴枕在手臂上,头微微向上抬,斜倚着神情专注地看着书桌上台灯散发出的光亮,好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又仿佛深夜里正在写作的她,被一段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不禁停下笔来细细聆听。紧接着片中出现了徐志摩在1923年创作的《深夜听琴》,冥冥中跟林徽因的《深夜里听到乐声》遥相辉映。这时,画面中出现了一片婆娑的树影,一轮明月在黑夜的长空中将它们点亮。徐志摩的诗歌也缓缓而来:“是谁家的歌声和悲缓的琴音,星茫下,松影间,有我独步静听。”两首诗中都蕴涵着独特的意境,编导尽量选用与诗中描述的情境相符的画面,让观众直观地看到诗中的某一场景,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为您推荐

重视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3]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非常重视意境的营造,让观众在观赏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

意境中的“独舞”

  在目前非专业受众对舞蹈类型的接受中,我们会发现,独舞的受众群较小。因为从故事性的表述上来看,独舞没有其它舞蹈的叙事性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各类演出活动中,都是群体性舞蹈占据主要位置,很少有对独舞的欣赏和介绍。..

耐人寻味,意境深邃

  “人贵直,文贵曲”。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情感和认识往往并非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某种具体的事物,将情感物化,或者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来抒发作者内在的情感,因此中国文化,无论是诗歌文化艺术还是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意境的..

摄影艺术的意境

中国书法艺术的意境美

  绘画、书法、诗词作品其本身早已不仅仅是一幅幅单纯的图画与文字,这些作品已上升为一件艺术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是其内心世界的展现,其所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美。作品的神采、精神是意境美的具体体现。宋代的黄庭..

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的美学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

谈话现场营造良好的互动 “听”与“说”是关键

  谈话类节目大多在演播室里,如果谈话的内容不精彩,观众能看到的除了人头还是人头,加之听觉上的乏味,这样的节目自然不会吸引观众。要使谈话节目既好听又好看,在表现形式上就很需要场内外的有机联动,调动演播厅现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