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扩展了电影的思维
色彩在描绘整个绚丽的世界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色彩在电影艺术中不仅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更是电影灵魂的点睛之笔。着名摄影师斯托拉罗说过,色彩作为电影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描述影片画面上给予观众视觉的享受,更表达不同影片展现的不同情感与主题,根据观众的心理与经历的差异,色彩展现的影片世界也是不同的。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色彩勾勒的影片由于使用的色彩艺术不一,造成电影的色调存在差异,反映给观众的感受自然也存在差别。
《红高粱》是张艺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影片的色彩运用不仅诠释了中国电影的内涵,也将中国电影带向世界。《红高粱》大胆运用红色,红色的嫁衣、红色的绣花鞋、红色的花轿、红色的盖头与黄色的土地形成对比,红色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表达了剧中人物对于爱情的渴望,还凸显了黄土地上人们的善良、淳朴、热情的特征。
电影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关于现实生活的幻想或理解,可以说电影影响并改变人们的思维,电影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从文字语言图形等静态的描述向动态的形象表达迈进。而色彩运用于电影世界中,等于是影片的灵魂找到了可以表达的手段与方式,色彩的组合或明丽鲜活、或阴冷沉静、或空旷寂静、或安逸舒适都直接或间接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人们通过运用色彩反映影片的内容,可以说,色彩扩展了电影的思维,使电影主题思想表达不拘泥于人物的对话、表情与故事情节,色彩的加入渲染一种氛围,使观众身临其境,把观众的视觉、感觉与影片融合成一体,展现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色彩唤醒了电影的艺术意识
从以前的黑白默片到现在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的商业大片,电影的创作越来越意识到运用色彩去结合影片情节。每一部影片在创作过程中,色彩都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专业的色彩表现手法,或迎合当前观众的欣赏需求,或从美学角度出发,都能使影片的美学艺术得到展现,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逼真的场景变化,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更易于理解影片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色彩手法的运用可以更直接表达电影的艺术思想,通过影片的整体色调,运用色彩去诠释影片的基调,表现人物的情感。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色彩的反应有着最直接的喜好或心理感受,如暖色系、冷色系。当人们看到暖色系会感到温暖、舒适、轻松;而冷色系会令人感到寒冷、冷清甚至恐怖。色彩在电影中运用,结合影片所反映的历史、社会背景、人物刻画、地域等因素,让整部影片通过色彩组合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电影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
(三)色彩丰富了电影的文化属性
陈凯歌1984年拍摄的影片《黄土地》,整部影片采用的基本色调是黄色,而黄色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颜色,黄河、黄土高原还有一张张黄色的面孔,整部影片的色彩运用黄色强烈表达中华民族质朴、善良的心灵。影片以黄色为基调,能刻画出强烈的画面效果,展现西北民族风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整部影片中的色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象征,使电影具有底蕴十足的文化风味。在民族电影中,色彩的运用需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对表达民族主体的电影,运用的色彩手法必须结合一定的历史、一定的地域进行。色彩具有文化传承的特点,使得色彩具有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说中存在五色学说即青、赤、黄、白、黑,色彩在中国的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中运用中国传统民族色彩,色彩是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电影在传统色彩上不断探索并进行创新,赋予色彩民族生命,使色彩直接表达电影的美与意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