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的经典作品,芳汀这一女性形象的出现,不管从艺术角度抑或是思想角度上来说,都能够让影片背后的思想意蕴更为深远。故事中,多面的生活场景中融合了波澜起伏的情节,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多舛的命运中闪耀着爱的光芒,在平实的叙述话语中有着真切的情感,似乎所有的真实中又充斥着非凡的理想。我们在分析芳汀这个女性角色时候,对于现实主义更为偏重“真”的典型性,而浪漫主义色彩中更丰富了“美”的艺术性魅力。影片《悲惨世界》中,芳汀逐渐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三个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她的悲剧人生,正是当时生存于社会底层女性群体命运的客观写照与披露。
(一)社会底层的流浪儿
在电影中,芳汀从小成长于社会底层,在法国北部一个县城中出生,从小就被亲生父母遗弃。芳汀无名无姓,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之所以起了这个名字,是她走在街上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路人随便给她起了个名字。芳汀从小到大没有接受过教育,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简单认识几个字,但是都不会书写。她没有家可以回,为了能够生存下来,芳汀10岁就开始在农场主家干活。在15岁的时候,独身一人来到了巴黎工厂做工人。整部电影中,导演成功塑造出流浪儿加弗洛夫的形象,甚至成为流浪于巴黎街头孩童的象征。与这些流浪儿一样,芳汀也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困顿日子,但是也拥有着快乐而乐观的性格。
(二)被人欺骗与侮辱的女性
随着时光流逝,芳汀逐渐在困苦的逆境中成长,拥有着天生的完美容貌与高雅气质。她并没有在混乱的环境中沾染上社会不良风气,有着善良而朴实的性格,对生活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尽管这样,芳汀也没有迎接到美好的梦来,而是迎来了自己悲惨命运的开始。芳汀在情窦初开的年龄憧憬着爱情,但是她寄予全部爱情的初恋却只是另一半的玩笑,在她生下了私生女珂赛特之后,就被爱人无情地抛弃。
(三)不被社会接受的母亲
在荣升为母亲角色之后,芳汀将自己的全部给予了女儿,选择勇敢地接受一切,把所有的爱都付出给孩子。但是当时社会却没有容纳她,芳汀居无定所,并且失去了工作,只能独身离开了巴黎。而在巴黎工厂中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之后,她重振精神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但是却不巧被人们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因此被众人赶出了工厂。之后芳汀不但被房东骗了,还被所谓的高雅人士所欺辱,但是为了去支付女儿高额的抚养费,她甘愿卖出了自己的金发、牙齿,甚至是自己的肉体,最终在病痛与寒冷中凄凉死去。
电影导演并没有对芳汀一步步走向堕落的过程进行相应的谴责,反而以怀揣着对当时社会底层群众的深切同情的思想,去揭露出造成这一惨剧的社会根源。从本质上来看,正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制造出这一场悲剧,也因此应当对芳汀的死而负责。因为当人类生活于黑暗的环境中就会在心中充斥着黑暗,而心中一旦黑暗就会去选择犯罪。真正犯了罪孽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造成了他内心阴暗的人。所以电影《悲惨世界》中,创作者更为注重地去描写芳汀怎么被欺骗,被人们所遗弃,甚至被穷困生活逼得无路可退,从本来一个美丽、善良、纯净的女性形象,变成了一个丝毫没有廉耻心的肮脏妓女,最后流落街头,悲惨地离开人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