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乐艺术中声音离不开语言,而文字作为语言的表现形式在声乐艺术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字搭起了声乐艺术与听众语言上的沟通桥梁,使得歌曲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更加具有实质性和确定性,这是只通过曲调和旋律所不能表达的。语言与文字本身就是人们互相沟通与理解的最直接工具,言之有物就容易让人理解并与之产生共鸣。将这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声乐的艺术创作中去,就很容易散发出它的艺术魅力,让人情动、心动,被震撼、被感动。
对歌词内涵的理解,也就是理解作词者所赋予作品的思想感情,演唱者在对歌词的反复吟读的过程中慢慢分析体会,从一字一句到通篇概括,从用词构思到韵律情感,逐步理解体会,最后有感而发情,融情于歌唱,感人于心腑。而好的歌词具有诗的意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于中秋望月抒怀,上半阙浪漫似虚,下半阙波澜旷达,全词下笔清丽雄阔、虚实交错,借月亮这一美好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面对出世入世的困惑、圆缺离合的无奈以及追求团圆长久的美好愿望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本身就情韵兼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邓丽君1983年的《淡淡幽情》专辑中的主打歌曲《但愿人长久》,就是改编自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邓丽君用她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用她独具的幽幽情怀演唱出来,庄重典雅,又温柔多情,唱醉了几代人的心弦,之后又被王菲等多人翻唱,成为传世名曲,备受听众喜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