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蒂姆?波顿

  蒂姆?波顿于1958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这个地方离好莱坞制片厂很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熏陶对蒂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蒂姆的童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无忧无虑,小时候的蒂姆长期处在封闭且孤独的内心世界,但是他却有自己的爱好,那就是喜欢画画和看老电影,这些对他后来的电影风格产生巨大影响和打下坚实基础。青年时期的蒂姆?波顿是迪斯尼的动画师,可他的境遇不好,才华被埋没,只拍了几部不被世人看好的短片,而且还获得少儿不宜的评价。后来同样是在迪斯尼公司他遇到一个演员出身的伯乐,这才开始正式走上拍摄电影的道路,从此成名于世界,并且获得鬼才导演这一很少见的称呼。蒂姆?波顿作为风格鲜明的导演,其作品都带有独特的标签。比如喜爱表现节日中热闹的景象,也常关注被别人误解遗弃的人物,片中常出现小丑,喜好用黑色幽默来给整部电影“调味”,有时候会使用故弄玄虚的神异风格或超自然现象作为电影的切入点,蒂姆的视觉元素独特古怪,且喜在多部影片中运用相似技法。而这些特点在《剪刀手爱德华》中都有体现,不得不说,蒂姆?波顿是好莱坞中少数既能坚持个人风格又能保证票房的大导演。因为波顿自己有过封闭的童年,所以被称为电影顽童,他又一心一意打造诡异、令人毛骨悚然的电影世界,从初期的《蝙蝠侠》到后来的《理发师陶德》,都是他的经典之作,在蒂姆?波顿所刻画的电影角色中,爱德华甚至可以看作是波顿自己的化身:封闭的童年与内心世界、奇异的外表、富有创造力的心灵。所以波顿能将爱德华的内心及情感理解得十分到位,并将他塑造成不朽的银幕形象,打造出这部经典电影。

为您推荐

“十七年”:导演制初建与黄梅戏艺术风貌的确立

  “建国后通过戏曲‘三改’,建立了导演制度。”[1]在“十七年时期”,黄梅戏导演出身戏曲演员的占多数,他们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深谙传统戏曲精华所在。第一个可以称为黄梅戏导演的当为王少舫。众所周知,王少舫本是京剧..

80年代:自有导演对经典剧目的模仿与创新

  拨乱反正后,黄梅戏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梅开二度”。但几乎是“梅开二度”的同时,以观众流失为显着特征的戏曲危机也日趋明显。事实上,80年代的黄梅戏与“十七年”的黄梅戏有着极为密切的艺术血缘关系。一方面,文化..

戏剧导演中全面综合艺术特征

  戏剧影视导演艺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戏剧门类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在导演艺术的积累和学习中包含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导演将各种艺术手段及艺术家的创造性成果进行综合,使其完整地在舞台或影视作品中进行展..

戏剧导演中再创造艺术特征

陈英雄导演的影片风格

  (一)人物:普通人和东方女性   恢宏的历史题材和激昂的伟大情怀从来都不是陈英雄影片的主题,在其作品中没有众人仰视的英雄,只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因为事实上这些卑微但坚韧的底层人物才是生活中真正的主角。如..

利用影片评论体现导演的态度

  从整体上来讲,每首歌曲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一定历史背景之下,所以当下的历史社会背景和创作者对将要描述事物的看法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歌曲创作有根本性的影响,进而就会使歌曲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态度及感情色彩。尤其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