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近十几年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对鼓吹乐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一) 对纳格拉鼓的名称渊源的研究
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对纳格拉鼓名称渊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纳格拉鼓在伊斯兰世界与我国文化上不同名称渊源的研究上,主要文献如下:
阿不都赛米?阿不都热合曼的《论nakkārā-khāna和维吾尔鼓吹乐》中指出,维吾尔语的n?ghr?由来于阿拉伯语的n?qq?r?,汉字转写为“纳格拉”、汉译为“铁鼓”等。张欢、谢万章的《丝绸之路上的膜鸣乐器――纳格拉》中指出,纳格拉鼓在伊斯兰世界广泛使用,且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纳格加雷(Nagare)、纳卡拉(Nalgarat)、纳卡里亚(Naganiia)乃卡拉等不同称呼,纳格拉(Nagela)在西、南、中亚地区广泛使用。崔斌、杨叶青的《纳格拉鼓及其伊斯兰文化渊源》中指出,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阿拉伯地区此种乐器名称也是“naqr”发音的变化,如伊斯兰各国的纳格加雷(Nagare,)、纳卡拉(Nagarat)、纳卡拉特(Naggarat)等。他们还文献中写出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对欧洲与阿拉伯乐器名称进行的细致对照,日本学者也认为英语中的“naker”来源于阿拉伯语“naqqara”当中也是无疑的。 顾新勇的《纳格拉:沙漠戈壁中的热情鼓点》,黄适远的《新疆的声音:纳格拉》和黎蔷的《维吾尔鼓吹乐》等文章,对鼓吹乐名称渊源的研究指出:纳格拉鼓,在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铁铸成,故称“铁鼓”、“ 拿古拉”、“鼓身铁铸”,又有“冬巴”之称等。
从以上几个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规律:阿拉伯地区此种乐器名为“n?ghr?”为主或相近音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语的n?ghr?由来于阿拉伯语的n?qq?r?,汉字转写为“纳格拉”、“奴古拉”,汉译为“铁鼓”。在欧洲文献出现的此种乐器的名称以Naqqārā为原型,逐渐演化出naquaire、nacchera、nacchera、Naker等发音相近名称,但还是来源于阿拉伯语 naqqara 当中是无疑的。在中国考古文献中可看出用的最多的是“纳格拉”,又纳格拉鼓在清代史籍等几种文献中称“哪噶喇”、“奴古拉”、“铁鼓”、“冬巴”、“拿古拉”、“铁身鼓”等。
(二)对鼓吹乐艺术的历史文化渊源的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集体分析发现对于纳格拉的历史渊源问题有多重看法,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是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它起源于波斯或阿拉伯的罐鼓,另一观点则认为它起源于西域的羯鼓。主要文献如下:
黄适远的《新疆声音:纳格拉》和顾新勇的《纳格拉:沙漠戈壁中的热情鼓点》中同样指出纳格拉鼓,在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故称铁鼓,大约在 9 世纪以后,它才成为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黄适远的另外一个文献《维吾尔族纳格拉制作技艺》中指出他的不一样的看法,说:约在 14 世纪以前,纳格拉经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东传到古代西域,非常受欢迎,后传至中原,清代将其列入回部乐中。赵世蓦的《铁鼓“纳格拉”》中指出,早在公元5世纪,维吾尔族(当时称铁勒)就已使用了这种乐器。在辽阔的大漠草原上,部落之间常发生战争,乐手们把纳格拉固定在马鞍前,作为战鼓使用,逐渐成为一种庄严的富有召唤力的乐器等。
在此,想对某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断定,必须要通过有一定价值的实物或文献的考证才有说服力的,本人觉得在上面说的史料依据单薄,难以服人。
本人又觉得有说服力的是下面这几个文献中的看法,因为这些看法的实物或文献方面的证据都比较全。它们是:张欢、谢万章的《丝绸之路上的膜鸣乐器―纳格拉》,他们在文献中指出:纳格拉(Nagela)与古代西域的羯鼓有密切关系。《隋书?音乐志》(卷15)记载龟兹乐和疏勒乐时都提到了羯鼓。《羯鼓录》中说的很清楚:羯鼓主要是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等,而龟兹、高昌、疏勒均在古代西域,也就是目前的新疆地区。崔斌、杨叶青《纳格拉鼓及其伊斯兰文化渊源》与杨叶青的硕士论文《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调查研究》对于纳格拉的渊源问题指出一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起源于波斯或阿拉伯的罐鼓,另一观点则认为起源于西域的羯鼓。在此,有必要通过实物与文献记载的互证对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说明。第一种观点说明是:日本学者岸边成雄与柘植元一对伊朗波斯萨珊王朝塔克?依?波斯坦遗址的浮雕《帝王鹿狩图》做过严格的考证,其结果证明现代形式的纳格拉鼓在公元3-6世纪的波斯即已存在。另一种观点说明是:纳格拉起源于西域的羯鼓一说,主要依据《隋书》、《唐书》等中国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论证了纳格拉的起源,即羯人之羯鼓自南北朝时传入内地,盛行于唐朝。
(三)对鼓吹乐艺术演奏形式的研究
对鼓吹乐艺术演奏形式的研究,主要文献如下: 阿不都赛米?阿不都热合曼的《论nakkārā-khāna和维吾尔鼓吹乐》中指出,各地区合奏组合都不同,用的乐器,曲调都有不同,认为伊犁地区和吐鲁番地区是较有名气的。崔斌、杨叶青的《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纳格拉鼓文化浅析》中认为:伊犁纳格拉鼓吹乐的演奏形式比较规整,以前和现在的演奏形式不一样,以前由一支唢呐,三对纳格拉鼓和一个冬巴鼓组成,现在减少了一对纳格拉。在伊犁,除了鼓吹乐合奏外未见与其他乐器合奏的形式,如手鼓等。孙立萍的《新疆伊犁纳格拉鼓乐的套曲结构研究》中指出: 在新疆存在的四中演奏形式,跟其他文献不一样的是他在文献中指出两支唢呐和三对纳格拉组成的合奏形式。杨叶青的硕士论文《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调查研究》中指出:鼓吹乐演奏形式的公七种演奏形式。他认为演奏形式的不同有地区、政治,、经济的原因。不同地区的演奏者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杨叶青的《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纳格拉鼓浅析》中讲述了公六种演奏形式,他还调查和田鼓吹乐时发现纳格拉和手鼓合奏的形式。
综上所述,鼓吹乐艺术的演奏形式为多样性,新疆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演奏形式,应跟着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演奏组合形式,经济原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