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实践的设计教学理念
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性的教学要求,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必须依据高校教育的特点与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把人才培养和市场需要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让社会需求和学生技能达到完美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基于就业导向的设计教学模式
在高校艺术设计和传媒类型的专业教学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以及C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展示设计这六个领域进行选择,在相关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按照下面流程完成整体的毕业设计流程。①进行策划,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参照学生个人设计的选题领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认真构思,然后确定设计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风格的设计主题掌握完整的设计程序,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调查研究,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最后制定出完整的策划方案。设计制作环节,学生在绘制了大量的草图,进行反复修改、筛选以后和教师一起确定方案,然后再设计图形、结构、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编排设计等等,依据不同风格,使各个小组进行分工制作。③设计作品展示,依据风格需要的特殊展示效果草拟出展示策划方案,事先准备好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注重设计过程中的空间关系,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作品展示期间,学校可以邀请相关我也的领导参观,适时举办双选会,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目前视觉传达艺术已经广泛的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对其设计的个性化要求也随之提高,想要进一步对设计作品的个性化进行体现,还需要借助于生产和设计目的,这非常有助于实现设计艺术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良好结合。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方式相连。在文化底蕴、生活方式以及时空环境的共同结合之下,对作品的意蕴进行体现,以此对自己的设计风格和个性进行体现,创造出具有良好应用功能的个性化作品。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作品设计的功能性进行提高。虽然说在艺术设计领域,最注重的就是其设计的个性化,但是并不能过分的追求个性化,从而忽视了其作品的功能性,视觉传达艺术必定是和商业发展紧密相连的,缺乏了功能性的商品,也就丧失了商品本质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提高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个性化,实现作品功能性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对创新设计理念进行体现。
结 语
时代的发展和设计的本质,要求新时期下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必须有所创新,而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首先即是对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创新设计理念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灵魂,也是设计的最根本要求,设计人员只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才能通过有效的视觉设计作品展现时代发展的主题。因此,在进行视觉艺术设计创新时必须对图形、色彩、文字以及光等各种影像进行巧妙设计,和大众对美学认识的提高保持一致,恰当反映出时代发展主流趋势。创新设计理念只有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突出了时代特色,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